全市社会治安基层基础工作怎么做?看这里!
时间:2019-03-25 11:47:21  来源:admin

3月19日,杭州召开全市社会治安基层基础工作会议,部署加强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社会治安基层基础工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维稳和打造全国平安建设示范城市、社会治理标杆城市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省公安厅治安监督管理总队领导,各区、县(市)委政法委书记、副书记及各乡镇(街道)分管政法工作的主要领导,市公安局党委班子成员和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公安分局、县(市)公安局局长、分管局领导和基础部门负责人,各派出所所长、教导员约720人参加了会议。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近年来,杭州市政法公安系统认清形势,提高站位,以强烈的抓基层强基础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向一切影响基层基础工作环境的现象“破题、解题”,向一切影响平安稳定的违法犯罪“亮剑、宣战”,推动全市社会治安基层基础工作与经济发展、民生福祉同频共振,打为打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不断夯实基础。

在去年浙江省平安考核中,杭州12项过程性指标整体排名全省第一。其中杭州市公安局牵头的两项指标名列全省第一,特别是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绩居全省首位、在35个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中名列第三,为全市平安创建争先进位作出了积极贡献。

强健基层“筋骨” 夯实基层基础“堤坝”

基层基础工作既繁又杂,基层派出所人手紧张,忙于应急、疲于应付、苦于应对,如何破解警力不足影响基层基础工作这一问题?

杭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仲灿说:“随着近年来杭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着一系列新的考验,被赋予新的重要使命,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做好新形势下基层基础工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近年来,杭州公安着力打通“下得去”的渠道、拓展“上得来”的通道、打造“上下互动”的平台。2019年杭州公安出台《杭州市公安局第一批优秀年轻干部上挂下派工作方案》,15名市局机关干部到派出所挂职锻炼,15名各公安分局、县(市)公安局优秀派出所民警“上挂”到市局相关业务警种。

严把新警招录“进口关”,对于文化、警体成绩不过关的,一律“回炉再造”。除专业技术和特殊岗位外,新录用民警一律安排在派出所,在派出所连续工作不满3年的民警,无特殊原因不得调离。创新教育训练形式,通过组织开展“大比武”,把基层特别是派出所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用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

加大从全市优秀派出所所长中选任干部的力度,注重从优秀派出所所长中选拔县(市、区)局领导班子成员,业务能力突出、实绩明显的优秀派出所班子成员可直接选调到市局任职。

杭州公安还积极落实爱警惠警举措。在职级待遇上,积极争取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在提高派出所民警待遇上一视同仁,实现派出所民警收入高于机关同职级民警的10%以上。在值班备勤上,实行4天一班的值班备勤制度,鼓励有条件的派出所实行5天一班的值班备勤制度。

在生活保障上,加大“新五小工程”建设力度,落实“双警家庭特殊保障”“一线民警回家过年”“家庭困难民警精准帮扶”等关爱计划,实现“城市一人一床、乡镇一人一房”全覆盖。推动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在提高警辅人员相应待遇的同时,提高进入门槛,全面提升队伍素质。

群防群治是加强基层基础的重要法宝。在全面推进基层基础工作攻坚战中,杭州公安积极发动组织全社会力量,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公民警校”“亲民尚和图” “武林大妈”“运河骑警”雨露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互联网企业警务协作联盟等一系列特色品牌的打造,增强了群防群治平台的吸引力,壮大了志愿者队伍,提升了群防群治工作实效。

上城区通讯网络诈骗案件发案率连续4年下降,从2015年的1190余起下降到2018年的560余起。在通讯网络诈骗普遍上升的大形势下,上城辖区的通讯网络诈骗能逆势下降,就是通过“亲民尚和图”“公民警校”等载体打造平安共同体,推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结果。

网格是基层基础工作的最小作战单元,目前,全市共划分网格11354个,配备专职网格员1640人,基本形成全市基层治理“一张网”。这支力量扎根基层,对于信息掌控、矛盾调处、应急处置等基层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成为社区民警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解决了基层人力物力,还需要科学的治理格局及针对性工作措施。杭州市公安局出台《杭州市公安局关于加强新时代派出所建设的意见》《关于全市公安机关安全隐患通报机制工作开展情况的通报》《杭州市公安机关推进民警小公寓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等13个文件,从制度层面统筹加强对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牵引领导,推动基础工作流程再造。

借力科技“引擎” 开启智慧警务“大脑”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科技应用滞后,管控“精不起来”,如何破解继而实现精准管控?

近年来,杭州公安深化科技应用,扎实开展城市大脑在基层社会治理的智能创新应用和拓展工作,以“在线警务”探索解决基层治理痛点难点问题,推进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设。深化各类信息系统在基层基础工作中的应用,推动16项敏感物资和12项实名制智慧监管,把各种人员、物资信息统一接入公安部门进行大数据分析,提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

以信息化助推“基层治理四平台”作用发挥,打造网上网下事件处置联动体系,实现网格事件自动汇总、自动归口、自动派单。推进物联网技术在社会治安领域的应用,加强对人、车、物等轨迹信息的实时采集、动态跟踪、智能预警。

持续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建设,织密视频监控网络,加速推进“一杆四机”,并着眼于5G网络发展,提前布局建设智能感知网,把“篱笆”扎得紧而又紧。2019年底前,全市累计由政府投资建设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点位达到8万个,人脸抓拍摄像机达到1.5万个,整合接入社会面自建视频监控点位达到6万个。

强化数据创新应用,打通与其他社会管理职能部门(单位)之间的信息通道,提高信息共享、深度应用的能力,达到机器换人、提质增效的良好效果。如根据水电油气数据分析研判楼房入住情况等,并将分析结果推送到社区民警警务终端,有针对性地开展基层基础工作,确保服务更精准、防控更到位。以“智安小区”探索智慧警务在基层基础方面的应用,加快推进全市老旧小区智慧安防建设,2019年底前,全市累计完成500个小区的智慧安防建设;2020年底前,累计完成1300个小区智慧安防建设;2021年底前,累计完成2500个住宅小区智慧安防建设。

让群众更好地分享基层基础改革工作红利,按照“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要求,聚焦“掌上办事之城”和“掌上办公之城”目标,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到2019年底,全市公安机关共建共享、集约利用的大数据平台基本建成,公共数据依法按需共享、有序开放,实现非涉敏涉密事项全部开通网上办理、80%以上民生事项“一证通办”、60%以上民生事项全程网办、网上办事量达到50%以上,全面提升“最多跑一次”实现率和满意率。

注入创新“活水” 释放警务机制“活力”

勤务机制滞后,响应“快不起来”,派出所工作运作如何跳出传统被动勤务模式,强“大脑”健“手脚”?

浙江省公安厅副厅长、杭州市委常委、公安局长金志说:“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重心和难点均在基层。要以全局的眼光、开放的思维、改革的措施,下大力气破除各种顽症痼疾,持之以恒狠抓基层基础工作,”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依托“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完善社会应急联动机制,整合资源,更好地承接社会应急联动,为辖区群众提供更加及时有效服务,把派出所从非警务活动中解放出来。

近年来,杭州公安坚持问题导向,从基层派出所最需要最迫切的问题抓起,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做强“小脑”,灵敏“手脚”,推进“小脑+手脚”派出所勤务机制改革。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派出所“一室两队”“一室三队”建设,部分警力较少,治安状况比较平稳的农村派出所(日均有效警情5起以下),采取“一室多警务区”模式(即由警务区承担案件打防工作),6月底全市派出所新型勤务模式原则上建设完成。

在全市所有派出所推广“三图合一”,实现在一张地图上警力可视、警情可视、现场可视,为一线民警执法提供强有力的后台支撑。完善“屯警街面、动中备勤”的勤务模式,整合交警、巡特警、派出所等分散在街面的警力,通过车巡、步巡、犬巡等方式,织密巡防网格,提高见警率、管事率。

提升社区警务效能,推动社会基层治理创新驶入“快车道”。围绕日常工作职责任务,刚性设定勤务内容,解决民警到社区“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并实行弹性工作模式,推行“错时工作制”,保证社区警务工作时间向案事件高发时段、防范薄弱时段、便民服务时段和与群众见面率高的时段倾斜,提升辖区见警率和处置率。

采取“网络+脚板”的形式,利用“两微一端”和社交平台等渠道主动“进群入圈”、开展安防宣传;通过日常走访、治安检查、警民恳谈、警营开放等方式收集社情民意、掌握治安动态,做到“键对键”与“面对面”相结合,把社区警务工作深深地扎根于群众之中。

创新派出所侦查办案工作机制,按照“做强专业、做实基础”和“分级分类分段集中办理”的要求,在组织架构、分类办案、分段办理方面,明晰专业警种与派出所管辖分工,合理调整打击架构,建立集约高效的刑事侦查办案机制。尤其明确基层派出所只办理因果关系明显、案情简单、无需专业侦查手段和跨区、县(市)侦查的案件,专业警种办理重大、复杂、疑难刑事案件,减轻派出所办案负担。

全市政法公安系统将通过 “暗访检查、通报整改、追责问责”的督查模式,加大常态化督导检查的工作力度,确保基层基础工作各项部署有效落实。

(来源:杭州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