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钱塘新区实施“六个一”工程促进民族团结一家亲
时间:2020-08-12 15:30:45  来源:admin

杭州钱塘新区确立“强基础、创品牌、促和谐”工作主题,以“有条不紊、有声有色”为工作目标,不断夯实民族团结工作基础。钱塘新区现有少数民族4万余人,近50个少数民族,对于做好民族团结工作面临新情况、新要求,新区实施“一堂、一课、一室、一廊、一策、一节”为工作载体,积极深化特色品牌创建,有效促进民族团结。

一、以“一堂”为核心,构筑交流平台

“一堂”即民族学堂。新区成立了首个民族学堂,给辖区内各民族同胞交流提供一个新载体,方便少数民族群众互通信息、互相帮助、互相关爱。民族学堂自成立以来,围绕民族政策、实用知识、民族交流、实践体验、扶贫帮困5个板块,每年邀请相关专家开展4次以上讲课培训。自民族学堂成立以来,超千人次少数民族子女参加,促进了少数民族群众之间的交流、沟通、融合。

二、以“一课”为引领,开通教育通道

“一课”即春蕾课堂。春蕾课堂从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入手,开设了诗朗诵、音乐欣赏、书法、美术、英语沙龙等10多门丰富多彩的暑期课程。每年春蕾课堂共为少数民族学生授课60余次,开展文艺活动3次以上,组织参观体验活动4次以上。春蕾课堂的举办,使少数民族学生充实了暑期生活,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受到大家的欢迎和好评。

三、以“一室”为基地,搭建工作纽带

“一室”即民族工作室。以民族工作室为基地,开展村级少数民族工作“五一”工程,即“一村一墙(民族工作墙)、一村一室(民族学堂活动室)、一村一网(民族工作组织网络)、一户一表(民族户基本情况表)、一户一策(困难民族户帮扶对策)”的措施,做到规范机制、联系到户,组织严密、活动经常,切实帮助解决少数民族家庭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统一制作民族工作室各项制度300余张图片,内容涵盖丰富,涉及村社区的少数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基本概况、相关制度、基本职责、工作流程、活动安排等,确保少数民族群众培训有阵地、活动有计划、谈心有娘家、帮扶有举措,能安心、顺心、舒心地在第二故乡生根开花。

四、以“一廊”为阵地,展示民族风采

“一廊”即民族长廊。根据少数民族落户多的实际情况,在村文化礼堂内融入民族风情,打造极具民俗风情的民族长廊,在沿廊上设置一块块展板,展示各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街道民族工作情况。民族长廊所展示的内容全面,挖掘深耕牧马文化、图腾文化、歌舞文化、节日文化、服饰文化、农耕文化、烧烤文化等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

五、以“一策”为支撑,完善帮扶机制

“一策”即帮扶政策。钱塘新区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子女学习生活情况,对少数民族困难户实行民族子女学习帮扶。出台有关加大对少数民族家庭发展扶持力度的实施意见等办法措施,对少数民族子女实施技能培训、产业扶持、助学奖学、困难帮扶、医疗救助、精神激励六个方面开展帮扶。成立“少数民族法律援助服务中心”,建立“三必访”制度,即对患病和有家庭有困难的少数民族子女必须进行走访、慰问,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

六、以“一节”为抓手,促进民族团结

“一节”即民族文化节。钱塘新区不断深化和创新民族工作,充分运用民族文化活动,积极挖掘民族文化元素,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活动和民族文化艺术节。在每年的三月初三,专门组织少数民族开展以“唱民族歌,道民族情,享民族乐”为主题的歌咏比赛活动,共度民族传统节日,凝聚民族团结的力量。前来参加活动的少数民族同胞身着民族服装载歌载舞,用家乡的歌声和舞蹈表达着对节日庆贺,也用歌声唱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活动内容形式多样,把“三月三”民族文化艺术节打造成具有浓厚民族风情、各民族共同参与的盛会。安排少数民族学生唱民族歌、烧烤、骑马、钓鱼、采摘、放风筝六项活动,加强民族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与文化融合。

(供稿:钱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