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沉迷网络手游致恶性事件频发亟需引起重视
时间:2017-09-01 11:22:33  来源:admin

屠渭泉(民革党员、杭州市少儿图书馆退休馆员)反映: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达1.7亿,约占全体网民的23.4%。孩子们在每个周末使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超过1小时的比例达43.66%。手机游戏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而崛起的新兴业态,规范发展、适度使用能娱乐身心、启发智力,但若未成年人过度沉迷,接触不健康内容,甚至陷入“消费陷阱”,会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青少年群体自制力差过度沉迷手游。“深圳11岁男孩玩手游花光家中3万元积蓄”、“武汉10岁男孩玩游戏充值5.8万元”诸如此类的案例不断涌现,事例触目惊心。有的甚至诉诸法庭,着实到了需要严肃对待的地步。某机构对杭州的三所中小学12个班级的621名学生进行现场无记名问卷调查显示,10-13岁中小学生中接触手游的学生高达96%。初中209名学生中,通过手机支付等方式购买游戏道具、游戏等级服务等的学生高达61%。过度沉迷手游会对身体发育、视力产生不可逆的影响,还会让未成年人性格变得孤僻,难以感知真实社会的人情冷暖。

二是部分网游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不到位。一些手游为了吸引人气,故意添加一些暴力、情色内容,显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父母不愿见到的。有的手游还浑水摸鱼打擦边球,名为网络游戏,实为网络赌博,涉嫌违法。即便是那些“中规中矩”的手机游戏,孩子一旦沉迷其中,或影响学业,或耗费巨资,也危害不浅。

三是相关法律法规落实难。我国《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如何辨别玩家是未成年人、通过技术设置进行监管,这些应该是游戏企业应尽的义务。腾讯公司提出以《王者荣耀》为试点,率先推出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这一做法是企业责任的体现。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网络交易合同采用电子数据形式订立,孩子使用家长手机、银行卡,互联网公司后台无法识别充值者是否为未成年人,也就导致相关规定难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