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区以“三化”促“三统”助推统战工作提质增效
杭州市西湖区坚持统战工作机制化、标准化、清单化的“三化”工作思路,实现统战工作由零散向集约、粗放向精细的高质量发展,推动西湖区统战工作提质增效、争创一流。
一、以工作机制化促统筹落实,发挥大统战工作格局整体效能
坚持“1+3+N”的统战工作机制化运行模式,丰富并盘活“纲举目张、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协调联动”的大统战工作格局。一是“1”,统战工作领导小组。西湖区委每年定期召开统战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分析研究工作形势,部署明确任务要求。今年,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作了新的充实,既把在开展统战工作中发挥“枢纽”作用的综合部门吸纳进来,也对在具体领域统战工作中起到“节点”作用的职能部门进行职责明晰。二是“3”,三项联席会议制度。“宣统”联席会议。区委宣传部和统战部始终围绕统战领域意识形态、舆情引导、品牌宣传等主题协同发力。特别是全区统战系统“走进兰里·牵手宣恩”助力精准扶贫、复工复产“云直播”活动得到了省市主流宣传媒体的报道,在线量达38万人次,取得较好效果。“组统”联席会议。西湖区委组织部和统战部紧紧扭住党外干部队伍建设这个结合点,共同制定规划,共同培养锻炼,共同组织培训,共同考核评价,合力推进全区党外干部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联动配合,积极引导发挥广大新阶层人士的人才和资源优势,区级和所属11个镇街实现了新联会组织全覆盖,并向行业、企业、园区、特色小镇拓展延伸,18家西湖“同心荟”平台阵地有3家被省市统战部门评为创新实践示范项目或示范点。三是“N”,系列专项工作机制。为增强各领域统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系统建立了民主党派、民族宗教、侨益维权、民营经济、党外干部、网络人士、信息宣传、信息宣传、理论研究等专项工作机制,既是对应“1+3”的工作落地,也是深化“1+3”的补充完善。其中,民主党派轮值活动、民宗“三查两创”、涉侨诉讼调解对接、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信息宣传考核评价等机制发挥了实实在在的牵引助推作用。
二、以建设标准化促统一规范,打造重点统战领域品牌矩阵
针对近年来统战工作标准不统一、发展不平衡、落实不到位的实际情况,以“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为主抓手,推进重点统战领域品牌建设,提升辨识度。一是“典型范例”,明确基层统战创建标准。出台《西湖区关于基层统战工作典型范例创建标准》,突出实化、量化、细化的指标体系,进一步明晰标准要求,进一步明确方法内容,为基层统战单元规范化建设的结合运用、创新发展提供了依据和模板。2019年,西溪街道、转塘街道成功创建杭州市第一批乡镇(街道)统战工作典型范例,“泉聚”同心荟、“一网架四桥”特色工作成为基层统战项目典型范例。二是“双创双建”,打造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样板。出台《关于开展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规范化、品牌化建设“双创双建”工程的实施方案》,吹响了“创最强党派领导班子”“创最强党派支部”“建党派之家”“建特色品牌”比学赶超的“冲锋号”,实现“阵地建设标准化、常规动作规范化、自选动作品牌化”,形成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品牌化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标准体系。三是“六建六有”,健全宗教工作安全管理规范。通过建立健全宗教工作网络管理、三查两创”、网上网下宣传教育等“六建”机制,实现“有力量管事”“有规范检查”“有问题解决”等“六有”成效,全区112处涉宗场所实现3人驻堂管理小组、“五进宗教场所”活动实现全覆盖。下一步,还将探索创新“互联网+监管”模式,建设区宗教大数据智慧管理中心,不断提升场所规范化管理水平。
三、以任务清单化促统分结合,明确主体责任激发内生动力
为提高统战工作纵向与横向的“协同配合度”“高效完成率”,采取“两下两上”的方式征求意见建议、对接界定工作,精准做好年度任务,着力解决“谁来干”“干什么”“怎么评”等问题。一是清单内容体现共性、特色两种模式。根据“面上”的普遍性要求,梳理归纳共性工作任务,并条目式制定完成任务的“时间表”“路线图”,各级各部门共同抓好落实。着眼“点上”“线上”的特点和实际,精选设计特色工作任务,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打造亮点,促进统战工作“全面建设”与“树立标杆”的有机统一。二是考核评价运用扣分、加分两种手段。整合大党建统战工作考核的目标要求,分别构建共性工作任务指标、特色工作任务指标赋分方法。对共性工作任务未完成或完成不到位的,予以相应分值扣分;视特色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创新效果,予以相应分值加分,充分彰显“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差不一样”的鲜明导向。三是任务主体区分部门、镇街两种类型。区属部门作为职能单位,突出发挥其“专职”作用,落实好本系统、本领域统战工作的主体责任;基层镇街作为末端基础,突出发挥其“全面”作用,落实好全要素、全方位基层统战工作的主体责任,进一步构建全域统战工作脉络清晰、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
(供稿:西湖区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