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团结新乡贤 凝聚新力量 助推一流核心城区建设 ——下城区扎实推进新乡贤工作

字体:
发布时间:2020-12-01 11:24:12
来源:admin

下城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开展新乡贤工作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区情,建好工作阵地,增强乡贤归属感;讲好乡贤故事,浓厚乡音乡情;搭好建言平台,促进乡贤作用发挥,为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的世界名城一流核心城区和建设“重要窗口”作出积极贡献。

健全组织 扩大覆盖

巩固和加强了乡贤工作格局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了做好乡贤工作的责任感。

下城区委高度重视新乡贤工作,及时将新乡贤工作纳入对街道年度综合考评重要内容,做到了统一部署安排,统一检查督促,统一考评评价,进一步压实各街道党工委认真做好新乡贤工作的责任,推动形成了各级高度重视、大家共同来做的强大合力。

二是建立健全各类组织,进一步增强了乡贤组织的凝聚力。

在下城区委统战部积极推动下,各街道党工委成立了以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组长,副书记、宣统委员为副组长,各社区书记、有关科室长为成员的乡贤工作领导小组,为进一步做好新乡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目前,下城区已成立了2个区、街道级新乡贤联谊组织,成员100余名。

三是积极拓展工作阵地,进一步提升了乡贤人士的归属感。

区委统战部针对辖区文化底蕴深厚、侨的资源丰富的特点,以爱国情怀为主线,以乡贤文化为纽带,通过深入挖掘辖区乡贤资源,采取平台共建、资源共享等方式,在去年高标准建立武林乡贤馆的基础上,今年,分别在文晖街道打铁关社区、下城区党外人士活动服务中心、石桥街道永丰社区和杭州高级中学建成了4个区、街道乡贤馆,积极打造乡贤人士的精神家园,进一步提升了乡贤人士的幸福感。  

多措并举 凝聚共识

充分汇聚了各界乡贤力量 

一是坚持以文聚人,不断增进乡贤人士价值认同。

通过实施“建设一批文化统战阵地、培育一批文化统战项目、打造一批文化统战品牌、挖掘一批统一战线名人”文化统战“四个一”工程,将乡贤工作融入文化统战建设体系,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多党合作和合文化、民族团结和睦文化、宗教界和顺文化、新阶层和美文化、工商界和谐文化等新时代先进文化团结凝聚和教育引领现贤新贤,不断增进乡贤人士共同价值认同。

比如,建立的首个区级乡贤馆“陆游乡贤馆”和首个街道级乡贤馆“武林乡贤馆”,就是在充分挖掘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爱国文化和楚妃巷、张同泰药店等非遗文化基础上精心打造而成。

截止目前,这两个乡贤馆已接待了120多批1500多人次的社会各界人士参观学习,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坚持以史为鉴,大力弘扬名人志士道德风尚。

文晖街道打铁关社区以抗金名将岳飞而闻名。今年4月-7月,区委统战部联合文晖街道历时3个月,投入资金170多万元,在打铁关历史陈列馆以岳飞在杭抗金的历史故事为主线,重磅打造了集学习、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同心·汇贤堂”,供辖区现贤新贤、党外人士参观学习、协商议事、建言献策和开展活动,以增进乡贤之间的联谊交流,充分发挥历史名人的激励带动作用,激发乡贤人士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杭州高级中学作为一所百年名校,鲁迅、朱自清、李叔同、叶圣陶、陈望道、沈钧儒、马叙伦、潘天寿等数十位革命志士、名家大师都在此驻足留踪。今年8月,区委统战部联合长庆街道在杭高校史馆筹建了“杭高乡贤馆”,通过打造“校魂之旅”、“格致之旅”、“红色之旅”、“风雅之旅”四大版块,充分展示、大力宣传名家大师爱国爱家、教书育人的道德风范,引导乡贤人士以史为鉴,传承历史文脉,共建共享美丽杭州。

三是坚持以侨为媒,不断厚植华夏儿女爱国情怀。

武林乡贤馆,充分利用广利楼宇中侨界人士集聚、侨的文化氛围浓厚的优势,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大力宣传华人华侨回国创业和新侨人士创新创业的先进事迹,激发侨界人士的爱国热情,激励和带动了大批青年侨界人士回到下城创业发展。

区委统战部充分利用辖区统战组织网络,在广泛征集大量历史资料、图片和展品的基础上,于11月中旬在位于文晖路677号的下城区“同心苑”党外人士活动服务中心,打造了全市首家专题性馆舍——下城区侨史文化馆。

/uploads/image/2020/12/07/0cd04ae67cf7d19dbd71daf0805eeb40.png

下城区侨史文化馆

展馆内100余件(套)文物,按年代顺序陈列布展,以图文结合、实物档案等形式展示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爱祖国、爱乡家赤子情怀,开馆仅半个月,就吸引了10余批次百余人慕名前来参观,为弘扬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爱国精神,凝聚最美乡贤力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是坚持礼遇贤士,着力系牢新贤现贤爱乡情结。

通过拍摄乡贤“十二时辰”宣传短片,宣传现贤新贤坚守主业、爱岗敬业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提升乡贤人士的成就感和荣誉感;通过邀请乡贤参加区、街建设情况通报会,组织乡贤围绕民生实事工程协商议事、建言献策,进一步增强了乡贤的主人翁意识和政治责任感。

2020年6月,区委统战部联合石桥街道在辖区内打造“永丰同心馆”,在馆内收入了石桥镇数百年历史变迁、生活用品、历史物件、名人事迹、老人微笑墙,同时编制撰了石桥村志,让时隔数月回到社区的永丰村村民拥有了记住乡愁、寻找历史的去处。同时,街道、社区利用乡贤回杭办事、假日省亲等各种时机,组织乡贤参观背街小巷和美丽街区改造后的新容新貌,让他们留住乡愁记忆,不忘乡音乡情,系牢爱乡情结。

凝心聚力 发挥优势

有效助推了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同心共战疫,乡贤助力“两战全胜”有担当。

疫情期间,辖区广大乡贤人士充分发挥人脉资源丰富、联系交友广泛的优势,积极投身防疫抗疫,纷纷捐款捐物,主动参加小区卡口值班值守,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贡献了乡贤力量。有的新乡贤人士每天为日夜值守的街道、社区工作人无偿提供盒饭,并在寒冬里为他们搭起了遮风挡雨的暖心棚;企业复工复产阶段,有的乡贤代表为辖区商户设计了复工融资金融产品,帮助商户渡过难关,为繁华的武林街区增添了浓郁的“烟火气”。

二是同心来协商,乡贤服务基层治理有作为。

在打铁关“同心·汇贤堂”,街道、社区的乡贤人士依托“同心和茶馆”,围绕老旧小区改造,居民小区二次供水、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等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开展民主协商、同心议事,帮助社区解决了一批老大难问题。

比如,在老旧小区提升改造过程中,辖区内的乡贤人士每天义务为施工工人提供凉茶,在他们的带动下大量热心居民、学生也加入到其中,使整个提升改造工程安全有序和谐推进,居民纷纷夸奖点赞。

河西南38号院成为下城最早开工、最早竣工的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工程,77天打造出了下城区“小而精、小而美”的旧改精致样本,被中央、省、市各级官媒争相报道。

三是同心传文化,乡贤推动非遗传承有特色。

在区委统战部、区教育局和东新街道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区乡贤代表、省级非遗传承人郑芬兰在杭州观成实验学校打造了“同心传文化 非遗进校园”土布纺织非遗传承基地,开展“十亩之间谷雨种棉”和“十亩之间岁物丰成”等系列棉花种植、采摘、使用活动,让父辈祖辈生活在石桥镇农耕纺织文化下的孩子们,了解祖辈生活历史,了解了自己生长土地的历史文化,激发了孩子们积极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

该活动以视频的形式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浙江平台刊发,获得师生、家长一致好评。

下一步

区乡贤工作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发挥乡贤优势,做好“乡贤+”文章。

按照将乡贤组织凝聚起来发挥作用的目标,依托乡贤人脉广、资源多、信息灵的优势,全力做好“乡贤+产业振兴”、“乡贤+人才振兴”、“乡贤+文化振兴”、“乡贤+生态振兴”、“乡贤+组织振兴”五篇文章,让乡贤主动融入到助推下城全域中央商务区建设和发展实践中去,真正做到“不负乡贤之誉,不负故土之情”。

二是进一步深化阵地建设,增强乡贤感情认同。

积极引导各乡贤馆,结合中小学生第二课堂、港澳青年进下城、港籍人士回乡省亲等活动,组织学生和侨界人士参观交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下城的文化和历史,让海内外侨胞有一个回忆乡音、寻找乡味、记住乡愁的场所,以此加深各界人士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解和认知,进一步增强国家的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以及对家乡的感情认同。

三是进一步做宣传推广,讲好最美乡贤故事。

继续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统一战线历史名人、英雄人物和典型事例,讲好乡贤故事,通过统战文化凝聚思想共识,不断夯实乡贤工作基础,积极打造乡贤工作品牌,影响和感召现贤新贤乡反哺家乡、回报社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画好乡贤人士助推重要窗口和世界名城一流核心城区建设的最大同心圆。

(供稿:下城区委统战部)


推荐快速链接: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中共浙江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 2007-2025 中共杭州市委统战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8035058号-1

单位地址:富春路188号B座26楼 邮编:310006

技术支持:杭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