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县凤川街道:打造“3+5+X”平台 凝聚统战力量助力基层治理
桐庐县凤川街道是全县服务管理流动人口的“主阵地”,企业用工的“聚集地”,是全县基层统战重要示范点。街道积极搭建保障平台,通过整合“桐心”统战资源,开辟“桐心议事”平台,打造“桐心”系列服务,切实提升基层自治的有效性,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凝聚“桐心”力量,形成多元共治。
凤川街道现处于“大建设、大发展、大提升”的加速期,为此,街道建立议事机制,凝聚统战力量,推动形成多元共治共享局面。从乡贤、民主党派、民族宗教界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归侨和侨眷推举出代表组建议事委员会。
明确议事主题,把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参与建设,参与基层自治管理以及其子女就医就学等民生问题、公共服务问题纳入议事范围。
规范议事程序,按照“一般议题定期议、重大议题及时议、复杂问题反复议”的方法引导议事程序,形成广泛共识,确保议题得到及时解决。
用好议事成果,将商议结果运用和落实工作纳入目标内容,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
开辟“桐心”议事,传递统战声音。
街道以“桐心议事会”协商平台为载体,将乡贤、民主党派成员、民族宗教界人士、归侨和侨眷等都纳入到基层治理队伍中来,通过集体议、上门议、圆桌议等形式,谋求最大公约数,助力基层治理。
聚力“桐心”服务,共建美好家园。
针对不同群体,打造“新桑园人之家”、红板凳议事会、嘉庆堂乡贤议事馆等一系列广泛多层的基层自治品牌,在社会治理方面颇有成效。
桑园村针对外来人员多的现状,打造“新桑园人之家”,通过建立“街道干部-村乡贤-新桑园人代表-新桑园人”完整的体系,邀请思想素质较好、威信度较高的“新桑园人”代表参与村级发展、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建设,应运而生了“四点半课堂”、“四联三定”等切实有效的工作机制。“四点半课堂”有效解决了“小候鸟”课后安全问题;“四联三定”机制倡导“垃圾不分类、房屋不租赁”房东责任制,在垃圾分类攻坚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凤栖社区发挥民主党派人士、留学生、归侨和侨眷、新阶层人士聚集优势,通过“红板凳”议事会等形式,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
凝聚乡贤能人作用,在街道层面建设嘉庆堂乡贤议事馆,作为乡贤参与发展治理、引领乡风文明、助力公益慈善的主阵地,引导乡贤对基层治理献计献策,同时制度化开展系列活动,以活动促统战,以统战促团结,激发各界统战人士发挥社会正能量。
(供稿:桐庐县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