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平区“12345”工作法 汇聚新乡贤力量助力基层治理
临平区以省“两进两回”行动为牵引,以新乡贤组织为平台,以“12345”工作法,汇聚新乡贤智慧和力量,引导新乡贤参与“四治融合”,为助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注入新乡贤力量。
凝聚力量
架起“一座连心桥”
一是整合资源。以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为目标,形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联络联谊常态化的工作合力,为进一步推进新乡贤发挥积极作用搭建平台。
二是形成合力。指导各镇街立足当地实际情况,统筹新乡贤资源,优化阵地建设,为新乡贤营造良好环境。目前,已建立乔司街道新乡贤联谊馆,南苑街道红联社区弘贤馆,塘栖镇何思敬纪念馆,运河街道钟化民陈列馆等,设立村社级“新乡贤俱乐部”、“新乡贤议事中心”等5处,为新乡贤发挥优势、助力中心工作提供场地之需。
招贤纳士
发挥“两个品牌”优势
一是发挥“民情医生”“老娘舅”优势。将新乡贤中法院、检察院、司法所退休人员,律师事务所律师等行业专家人士纳入“民情诊所”平台,组建“民情医生”队伍,为基层矛盾纠纷提供免费、优质、专业化解服务。同时,邀请做群众工作经验丰富且德高望重的新乡贤代表当起“老娘舅”,发挥经验足、人头熟、能力强的独特优势,与“民情医生”协同作战,为共建和谐社区出力。
二是实现基层阵地共用。充分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居民驿站、板凳评议室等阵地资源,建立区级、街道、社区联动协调制度,凝聚新乡贤工作合力,有效打通新乡贤参与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盘活资源
强化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
一是建立“乡村微检察工作室”。对照检察部门“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志愿者标准和要求,依托镇街、社区两级新乡贤联谊会,建立“乡村微检察工作室”,组建首批新乡贤志愿者服务队,着力解决公益诉讼发现线索难、调查取证难等问题。
二是设立“临贤善治”学堂。坚持“群贤共治”,联合区级司法部门,邀请司法专家、行业精英定期为基层人员、新乡贤开展矛盾化解、法律法规知识普及等技能培训,为新乡贤开展学习培训、沟通交流、参与基层治理提供活动主阵地。
多元融合
赋能乡村振兴“四轮驱动”
一是凝聚基层发展合力。设立“新乡贤+基层治理、新乡贤+经济发展、新乡贤+公共服务、新乡贤+乡风文明”四个工作小组,充分发挥组织桥梁和人才机制作用,全力邀请辖区德高望重、事业有成、眼界开阔、热心公益的贤能加入,凝聚起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乡风文明的新乡贤力量。
二是挖掘潜力整合资源。围绕中心,指导镇街因地制宜创设载体开展“新乡贤+”系列活动,邀请经济、文化、教育、法律、医疗等领域的行业精英参与。如:成立首支新乡贤护塘志愿小分队,共同保护古海塘、保护家乡历史文物。设立“宏磻村乡村文化顾问团”,编辑出版《我们宏磻村》,全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建立创业创新导师队伍,探索“平台+导师+创客”服务模式,提供“一带一”“一带多”“师带徒”指导,为青年创业者牵线搭桥定期开展沙龙课程。设立助学基金,向优秀学子、困难生资助。通过四个工作小组作用发挥,有效促进家乡产业经济发展、乡风文明建设,为助推实现共同富裕贡献新乡贤力量。
延伸触角
创新“五诊工作机制”
一是设立“五诊”机制。如:日常“坐诊”、集中“论诊”、联合“会诊”、入社“巡诊”、定期“复诊”的五诊机制,构建“问题发现-接待问诊-矛盾化解-复诊反馈”的工作闭环,进一步增强新乡贤参与基层治理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是发挥“先锋”力量。形成“有矛盾纠纷找新乡贤”的氛围,依托基层党组织,选出新乡贤中有威望、有能力的优秀人士,凝聚其力量,通过项目领衔、信息共享、业务比拼等方式,切实发挥“领头羊”作用。此外,每年利用传统节日等时间节点,邀请新乡贤开展座谈、交流、参观等活动,听取新乡贤助力家乡发展建设性意见建议,为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奉献新乡贤智慧和力量。
(供稿:临平区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