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墅区“统战+文化” 凝聚共同富裕合力
水是大运河的血脉,文化是大运河的灵魂。拱墅区委统战部挖掘得天独厚的大运河文化资源,将运河文化与统战文化有机融合,打造统战文化阵地,搭建各具特色的统战文化“朋友圈”,以文化之,增进共识,凝聚力量,努力绘就大运河南端最美同心圆。
文化“盛宴”沟通南北
“希望小镇可以更加智能化”“运河文化这一最大的文化符号需深化发展”“深入挖掘人文、艺术、历史价值”……拱宸桥畔,来自吴理人艺术馆、拱宸书院、“笛友之家”、舒羽咖啡等商铺的30余名街区伙伴,在咖啡的滴滴香浓中,积极建言献策。
他们,来自拱宸桥街道以“运河同心小镇”为依托建立的基层统战组织“宸贤荟”——集聚街区统战领域的大师学者、能工巧匠、艺术家等代表,通过“世界咖啡”议事会,共商共议小镇发展。
在“大运河国际诗歌节”,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诗人把用诗书写运河文化。
作为“宸贤荟”首届会长,舒羽咖啡创始人舒羽还发起创办“大运河国际诗歌节”,至今已有10余年。“已邀请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诗人来到运河畔。而他们创作诗歌作品,也把运河文化带去了世界各地。”舒羽说。
拱宸书院坐落于桥西直街南端,这个两层古色院落藏书近万册,其中三分之一和运河有关。作为拱墅区新联会副会长,拱宸书院创始人陈向文致力于发动新阶层人士中的自由职业者积极参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此,他在运河边创办了中国大运河类文学生活读本《拱宸》,打造了首个不打烊的书屋“廿四书弄”,通过“二十四讲”和“二十四艺”等形式举办了百余场展览、讲座、文化沙龙等,吸引了各方人士走近大运河,让更多人在“拱宸”读懂大运河。
“深挖统战文化资源,让这些不同职业、不同界别的文化名人汇聚一堂,集思广益,在推动街区多元自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拱宸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特色阵地激发活力
在康桥街道的“同心•康运”基层协商民主工作室,热心的新乡贤们聚焦物业管理、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较为复杂的管理服务难题,组建“乡情议事团”,当起“老娘舅”。
得知辖区内部分公交站台没有遮雨棚和座位,街道新乡贤联谊会副会长周天培积极联系有关部门并提出建议。1个多月后,9个带遮雨、候车功能的新站台在康桥全新亮相,为公交出行的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截至目前,围绕电瓶车梯阻系统、高空抛物等基层治理难题,该街道“乡情议事团”已发起讨论20余次。
在长庆街道同心百姓议事厅,辖区统战人士代表为幸福家园建设出谋划策。
依托“小河驿•智序空间”统战阵地,小河街道充分发挥数字产业发展与网络人士集聚优势,打造数字内容资源聚集地,为辖区数字内容制造、输出等提供专业服务;位于长庆街道的睦邻·同心家,同心百姓议事厅、同心阅读吧、同心守护林、同心文化墙等多元化活动场所,这是辖区内统战人士学习、联谊、议事、为民服务的重要平台。
还有党外人士之家、数字统战体验馆、同心·汇贤堂、半山新乡贤文化馆等,一个个特色鲜明的阵地,凝聚起强劲的统战力量。
聚创新之能助力共富
作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代表,米络星创始人刘琼带领企业以直播平台、直播技术为支撑,深度赋能公益、帮扶等各个领域,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助力共同富裕之路。
刘琼表示,直播让传统文化鲜活了起来,也更受年轻人欢迎。这几年在运河沿线城市推出了不少创新传播作品,如:“新阶层·新主张”“匠人匠心”“我和我的家乡”等,并以直播方式带着网友走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俗等,效果不错。
兰兰通过网络直播助销农产品。
1个小时,22万人在线观看,26万次浏览,22万点赞,成交5700多单,销售额56万余元……这是杭州同心少数民族服务中心理事长、拱墅区少数民族联谊会副会长兰兰初当主播的战绩。这源于她在杭州市民族团结促进会群里看到的一则求助消息:富阳双江村的畲族传统美食乌米饭出现滞销。为此,她建起“共建家园项目群”,来自政协委员会客厅、市民族团结促进会、少数民族知识分子联谊会的群友们中,不少是大型商超和电商平台的负责人。经过共商共议,大家“云拍板”了直播带货和商超绿色通道双管齐下的方案。约一周后,滞销的乌米饭便告售罄,更欣喜地是,这个方案还让乌米饭的后续销售有了保证。
拱墅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扩大组织覆盖,通过各种途径把广大党外人士吸纳起来、聚拢过来、集聚起来,扩大统战工作的组织覆盖面,同时对现有阵地进行全面梳理、整合提升,积极打造特色品牌,争取进一步放大效应。
(供稿:拱墅区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