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区以“三聚”为着力点 推动新乡贤带富工程有效推进
钱塘区着力夯实基层统战工作基础,扎实推进新乡贤工作。目前,辖区内七个街道实现新乡贤联谊会组织全覆盖,会员共计1054人。区委统战部组织召开全区“一街一品”暨新乡贤工作专题推进会,将新乡贤工作纳入全区统一战线工作“强基固本”比学赶超实施方案,进一步激发做好新乡贤工作的积极性。以乡音乡情为纽带,以“六个一”为抓手,即开一个聚贤会、建一座乡贤馆、寄一份家乡报、发一封庆生信、解一件疑难事、唱一曲共富经,引导支持广大新乡贤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大力推进新乡贤带富工程,凝心聚力助力共同富裕。
以乡带园
“筑巢引凤”聚产业
发挥新乡贤优秀代表人士带动作用,坚持“质量并举,以质为先”,立足钱塘区实际,聚力“新乡贤归巢”,助力钱塘区高能级战略平台打造。上半年以来,全区共签订新乡贤项目126个,累计资金达194.78亿,建成“新乡贤小微孵化园”等各类产业园10余个。积极探索“地气足、特色浓”的新乡贤项目回归服务管理新模式,支持新乡贤为家乡经济发展发光发热。
义蓬街道出台“义六条”和村社服务实体经济鼓励政策,开设“头雁”新乡贤直播间、建成“产业展览馆-新乡贤企业之家-优秀新乡贤企业代表”新乡贤招商特色参观路线等,打造“一核八园”新乡贤产业发展平台,“好蓬友”新乡贤回归项目“总部+智能制造”项目正式签约。下沙街道建立重大新乡贤项目专员服务机制,推动建设六大新乡贤产业园区,涵盖科创文创、电子商务、数字直播等重点产业。新湾街道加强新乡贤项目招引顶层设计,制定新乡贤小微企业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23410”发展战略,建立新乡贤项目招引专班,搭建汇林科创园、医疗产业园、江南商务园等小微企业园,现已入驻企业130余家。
街校融合
“一体联动”聚动能
充分发挥新时代统一战线重要法宝作用,紧抓集聚14所高校、25万在校师生、拥有7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8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特色优势,以乡贤会校友,大力推进新乡贤项目“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同助力乡村产业兴旺、文化繁荣。
白杨街道共吸纳91位高校新乡贤加入街道新乡贤联谊会等统战团体,开展组织共建、人才共育、项目共促,探索构建了“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特色小镇”校内外全链条创业空间体系,目前已打造22个大学生创业平台,其中12个已获国家、省级认定。新乡贤专家教授编写了《围垦钱塘江 奋进新时代》《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等弘扬钱塘区围垦精神的历史文化读本;携新乡贤组织成员,为辖区近10所幼儿园、小学持续提供“传承非遗技艺、践行劳动精神”公益上门活动。下沙街道牵线新乡贤企业与高校开展战略合作,共育新时代匠才等专业人才,共建产教融合、产学研项目基地。义蓬街道以“乡村文旅共富行”为抓手,联合辖区5所高校,共建村校共富实践基地,加大主题招商力度。
凝聚新乡贤中高校成员,发挥其优势,积极引导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如:高校新乡贤代表多次组织召开与村社联手共富对接会,引入农业专家等外脑,共同助力未来乡村建设;新湾街道以培育智能型、环保型企业为目标,推动新乡贤企业与高校合作成立绿色发展研究院。
贤贤携手
“同心共济”聚善行
依托新乡贤联谊会,与教育、民政、慈善等部门和团体合作,建立新乡贤共富基金,着力发挥新乡贤在疫情防控、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等公益慈善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守望相助、反哺桑梓。新乡贤积极助力疫情防控工作,筹集医疗物资包括医用口罩104.95万个、医用手套2万副、消毒水(25公斤)7桶、防护服720套、额温枪80把、消毒剂800瓶、洗手液300余箱、各类食品4595箱、防冻衣物70件、捐款40余万元。
河庄街道制定“我河你”新乡贤共富计划,成立江城共富发展中心,着眼“民生共济”项目,结对帮扶新江村打造草莓小镇、蔬菜基地项目,又募集新乡贤教育专项基金,定向奖励教育教学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助力教育品牌建设。前进街道新乡贤牵头,共建“共富先锋站”,构建便民服务、社会治理、帮扶弱势等一体化多功能服务体。义蓬街道、新湾街道、临江街道等各街道新乡贤联谊会分别以慈善基金、慈善信托等方式建立新乡贤共富基金,打造稻香小镇、“钱塘:在希望的田野上”系列主题直播等新乡贤助力共同富裕项目。
同时,还发动新乡贤积极参与留本冠名基金,其中一期募集3000余万元,为推动家乡发展、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大力弘扬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文明乡风。
(供稿:钱塘区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