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首部!《杭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获批准通过
3月31日,《杭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在浙江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获批准通过,这是浙江省首部优化营商环境的地方性法规。
营商环境是城市的首要竞争力。作为全国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之一和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备选样本城市,去年,杭州实施的153项改革举措,均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并会同其他五城市共同探索的50项改革举措,获国办发文推广。
浙江省人大地方立法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表示,营商环境是“软实力”,需要“硬措施”来托底。通过法律形式固化后,政策会更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对市场主体来说,《条例》就是一颗“定心丸”。
《杭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共7章70条,主要包含了市场环境、政务服务、创新创业支持、监管执法等内容。
在市场环境等方面,《条例》围绕破解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规范了企业全生命周期中的市场准入、商事登记、自主迁移等环节。如:《条例》第九条规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各类市场主体均可依法平等进入。也就是说,只要是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任何企业都可参与,包括外资。
此外,《条例》中不少条款都颇有杭州特色。比如:《条例》第三十九条明确惠企政策集中通过数字化平台发布和兑付,展现了杭州以信息化手段推进新型政商关系建设的成果;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远程异地评标,则展现了杭州通过数字政府建设破除地方保护主义的特色。另外,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推进行业协会、商会“共享法庭”建设等,均是杭州自主探索的、具有辨识度的改革举措。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条例》,一方面,近年来杭州市营商环境改革经验做法得以固化,使之形成具有约束力的制度规范;另一方面,《条例》也对杭州市营商环境领域一些痛点、难点通过立法作出规定。杭州市人大前期累计收集800多条意见,经过多轮修改,确保《条例》最大程度回应市场主体的关切。比如:企业反映较多的市内跨区迁移难问题,《条例》就明确,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为市场主体市内跨区域迁移、经营提供便利,不得设置障碍。
企业家代表表示,政府立法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让企业家感到很鼓舞人心,特别是《条例》提出要建立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将大幅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对企业很有利。
(供稿:市工商联;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