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杭州市委会“三化”推动盟员传统教育基地建设
时间:2023-07-03 14:16:31  来源:admin

近年来,民盟杭州市委会高度重视阵地建设,全市盟员传统教育基地从无到有,由点成片。全市各级盟组织和盟员以基地建设为契机,大力弘扬民盟优良传统,不断夯实思想政治基础,并将之转化为新时代建功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12.jpg

在盟员传统教育基地建设中,打造鲜明特色,既是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彰显基地生命力、提升基地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民盟杭州市委会注重创新,化无为有、化隐为显、化点为面,不断提升盟员传统教育基地建设水平。 

化无为有,拉开基地建设序幕

杭州民盟立足自身资源实际情况,创造条件、深挖细耕,在民盟中央、民盟省委会和社会各界支持下建成多个盟员传统教育基地,大力打造民盟的思想政治建设“固定阵地”。其中,行知中学陶行知纪念馆盟员传统教育基地于2017年7月4日揭牌成立,成为杭州市首个盟员传统教育基地。

13.jpg

之后,民盟杭州市委会相继在杭州公羊会总部、杭师大沈钧儒纪念馆、杭科院陶研馆、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沙孟海旧居等处建设中国民主同盟学习实践基地和盟员传统教育基地。

2017年7月,杭州公羊会总部中国民主同盟学习实践基地揭牌;2018年9月,杭师大沈钧儒纪念馆盟员传统教育基地揭牌,实现全省高校建设盟员传统教育基地零突破;2020年10月,杭科院陶研馆、沙孟海旧居二处盟员传统教育基地被授予“中国民主同盟传统教育基地”;2022年11月,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民盟传统教育基地揭牌。其中,杭科院陶研馆基地还被评为浙江省多党合作传统教育基地、杭州市“同心最美阵地”。

化隐为显,强化基地建设内涵

打造基地的特色与优势,既需要创新,化无为有,也需要挖潜,化隐为显。特色呈现,关键在于能否被有效挖掘,充分发挥阵地作用。比如,在陶行知纪念馆布置“陶行知与民盟”专栏,在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设置“民盟与抗战”展区,在沈钧儒纪念馆、沙孟海旧居等地彰显沈钧儒、沙孟海的高风亮节等。陶行知纪念馆、受降纪念馆的民盟元素,沈钧儒纪念馆、沙孟海旧居的先贤精神,这些特色鲜明的东西,是根据基地实际进行发掘与继承,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构建,更好落实到位,效果更加明显。

比如,在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成立盟员传统教育基地,具有以下优势和条件:首先,这是以“民盟与抗战”为主题的教育基地,弘扬民盟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独特历史功绩和民盟先辈投身抗日战争的感人事迹;其次,该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基地、浙江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开馆以来,累计免费接待参观130余万人次,讲解2600余场,在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产生了广泛和良好的社会影响;此外,选择该馆作为盟员传统教育基地,能激发全省乃至全国广大盟员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基地挂牌以来,为盟员学习优良传统、传承民盟精神搭建了一个更为生动直观的平台,为社会各界人士进一步了解民盟、了解多党合作制度开启了新的窗口。

化隐为显,成为基地特色与优势的内源性生长点,充分发挥基地自身的特色,促使每个基地变成个性鲜明、优势彰显的特色基地。

化点为面,发挥基地整体功能

基地不仅要有独特性、优质性,还要有整体性。这种整体性,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应体现在质量上。通过扩点提质增效,多措并举,切实做到建管并用。这是一个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的推进过程。

首先,建立健全机制,出台《杭州市盟员传统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共4章10条,对全市所有基地出台管理细则。建管并重,充分发挥基地思想引领作用,团结带领全市盟员矢志不渝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推动全市民盟组织思想政治建设再上新台阶。

其次,加强宣传力度,编印基地宣传手册《同心合筑》扩大宣传。民盟教育基地意在追寻先辈足迹,守望初心使命。盟员传统教育基地无论从建成的数量还是现有运作的设置,都初具规模,初显成效。为形成更多可展示、可体验的特色品牌,使 “家园”稳步前行、行之久远,真正成为盟员厚植“家国情怀”、书写“履职担当”的良好载体。

再者,发挥有效作用,组建业余讲解员队伍提升建设内涵。为进一步加强杭州民盟思想政治建设,不断丰富盟员传统教育基地建设内涵,持续提升基地建设管理水平,更好发挥凝聚共识的阵地作用,多次开展盟员传统教育基地业余讲解员培训活动。来自全市各基层组织60余人次骨干盟员参加培训。  

近年来,民盟杭州市委会及全市各级盟组织积极开展“走基地、悟初心”主题活动,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共有80多个基层组织,1700余人次参加。

14.jpg

(供稿:民盟市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