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余杭:新乡贤“回乡反哺”共同书写共富篇章
一方水土,十里乡贤。新乡贤,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资源。近年来,杭州余杭区充分发挥统战优势,将新乡贤分为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因人制策,让不同身份的“三乡人”有效结合,全力吸引新乡贤人士“资智回乡”,凝聚新乡贤力量,激活新乡贤资源,为乡村振兴添力加劲。余杭区积极探索“新乡贤+”工作模式,形成互促互哺的长效机制,通过创新打造“一企一村”新乡贤共富联盟载体,充分发挥新乡贤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优势,引导新乡贤在扶贫帮困、创业就业、农产品销售、盘活资源等方面积极参与家乡建设,为余杭区统一战线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汇聚起更多力量。
筑巢引凤汇聚桑梓新乡贤
如何更好实现乡村招才、引才、留才,让新乡贤“聚起来”?余杭区制定了新乡贤扶持奖励机制,出台一系列人才回归、项目回归、返乡服务、创业优惠等配套政策,以新乡贤组织为平台载体,积极筑巢引凤,加强人才招引留,引导新乡贤人士不断集聚回归。
“家乡的人才政策很有吸引力,尤其是针对像我们这样回乡创业的青年,新余杭区成立后具备巨大的发展空间,优质的人文环境、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丰富的资源禀赋等,让我们愿意回归,争当新时代发展弄潮儿。”新乡贤黄毓从事文化艺术行业,回到家乡后成立了自己的竹笛培训工作室,不仅弘扬传承了竹笛技艺与文化,还帮助家乡竹笛打开了销路,提高了产值。竹笛产业是余杭区的特色产业,像黄毓这样返乡创业的新乡贤在当地就有30多人,他们抓住产业发展机遇,通过竹笛制作销售、竹笛演奏培训等方式,成为竹笛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带动当地人民群众一起增收致富。
近年来,余杭区依托“稻香聚才十条”政策、新乡贤“直通车”服务机制、青创客孵化园空间等多元平台,集聚新乡贤力量,激发新乡贤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其中,余杭区西部乡镇深挖“新乡贤”资源,深入实施“新乡贤带富”工程,推出《“揽星”计划三年行动方案》,创新人才招引方式,构建“3+1+N”的产业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新乡贤资源优势,引导新乡贤在产业共富、文化共兴、共建共享等方面走出农文旅融合发展特色共富道路。新乡贤李峰表示,被优惠的政策打动和吸引,在余杭西部鸬鸟镇打造了2.5万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孵化园,成功招引22家企业入驻,帮助当地实现税收收入近2000万元。目前,在鸬鸟镇共有新乡贤人士超百余人,西部区块有独特资源,新乡贤们在特色农业、文旅融合产业方面推动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归乡人”回来了,“新乡人”留下了。为了全面了解新乡贤情况,更好服务支持新乡贤发展,余杭区积极开展新乡贤资源摸排梳理,为有效精准服务新乡贤做好基础性工作,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乡贤人才支撑和助力。截至目前,余杭区入库新乡贤有1200余人,成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智力库”,做好以“贤”引才、以“贤”赋能的文章。
数字赋能本土乡创新活力
创新,一直是余杭的“底色”。为全面激发新乡贤创业活力,余杭区依托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等优势资源,以数字赋能新乡贤创业,以创新赋能“新乡贤助乡兴”。
余杭区在瓶窑镇建立了首个智慧乡贤云平台,打造激励新乡贤善举、助力新乡贤赋能促进地区“内外循环”的互联网阵地。“我们希望这个平台既可以成为新乡贤创业的桥梁,吸引更多的新乡贤项目落地开花,还可以发挥激励引导作用,宣传新乡贤典型事迹,以‘乡贤赋能指数’展开评选与表彰,增进新乡贤的情感认同与荣誉认可。”余杭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眼下,各产业领域最热闹的赛道依然少不了直播电商,余杭区紧紧抓住直播带货重要优势,充分发挥新乡贤中新媒体从业人员的领头雁作用,深入实施“村播计划”,培养农民当网络主播,带领农民走出一条“农民当主播、手机变农具、直播成农活、数据为农资”的致富新路。新乡贤程渐弘正是其中的一员,在她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村民们加入了非遗“蓝染”传播传承的队伍,传统的“蓝染”技艺也再次绽放出新的生命力。
从智慧平台到非遗直播,新乡贤依靠新观念、新思想、新技能,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不断唤醒乡村活力,乡村风貌焕然一新。
深耕产业铺就乡邻共富路
产业兴则乡村兴,为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共同富裕,以“文”创收,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文化产业,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新乡贤周金法常怀感恩之心,发展不忘乡邻,带头捐赠1000万元助力良渚北片美丽乡村区块打造生态文明共同富裕示范点。新乡贤企业利用国际优质文创资源,立足本地,持续发掘良渚地源历史文化元素,着眼以文化产业项目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增双赢。“扎根良渚26年,家乡的建设牵动着我们新乡贤的心,希望看到家乡越变越美,父老乡亲们越过越幸福。”新乡贤企业负责人说道。
余杭区借助设计行业领域新乡贤人才力量,助力乡村文化艺术建设。新乡贤大力挖掘文化艺术资源,集成打造新乡贤文化阵地,让传统生活与现代艺术产业建立了联系,黄湖镇青山村里的融设计图书馆等艺术项目,是由一批来自设计师、摄影家、手工艺人、文化志愿者等新乡贤共同建成,在推动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今已有20余个艺术产业项目入驻青山村,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成为了青山村的共富特色,近三年来,青山村村集体经济年均增长超60%,成为文化共富的生动实践样板。
无论是在乡村农文旅产业中,或是在文化传承发展产业中,新乡贤人士总是活跃其间。他们是先行者,亦是带路人。新乡贤,已成为助推余杭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目前,位于杭州市余杭区浙江未来乡村科创园的“新乡贤助乡兴”共富实践基地已正式揭牌,标志着余杭区“新乡贤助乡兴”的共富“协奏曲”新的乐章已悠然唱响。
(供稿:余杭区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