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临平:“统战+”共绘“和美乡村”新画卷
运河悠悠载古今。大运河是临平的母亲河,孕育了江南水乡文化,也见证着临平的发展繁荣。
近年来,杭州市临平区以“千万工程”为引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探索“统战+”乡村振兴工作新模式,依托当地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特色产业、闲置农房等资源,激活“共建共治共享”动能,助力和美乡村建设。在这片热土上,越来越多的统战成员积极响应号召,投身乡村建设的热潮中,以实际行动诠释奉献与担当。
统战+凝聚共识
奏响同心同行“合唱曲”
近年来,临平区充分利用统一战线人才、组织和资源优势,通过构建走访联络网、扩大乡村共富结对联系网、畅通渠道引人才、示范带动聚人心等一系列举措,引导民主党派成员、统战社团与相关村社结对共建,同时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深化村校企合作,引导培育一批乡村振兴带头人,不断扩大“新农人”力量,共同为乡村振兴、共富发展群策群力。
在临平城郊,民进会员赵春锋打造三产融合发展的“邻城农场”,不仅成为区域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征途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也是临平区凝聚“统战+”力量,推动乡村振兴与共富发展的一个缩影。
“邻城农场”占地530余亩,赵春锋与浙江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在这片沃土上建起智能玻璃温室,引进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和水肥一体化系统,成功打造了数字农业展厅。该农场每年接待游客近8万人次,2023年营业额超1500万元,为百余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赵春锋表示,打响农场品牌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带动周边村民一起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统战+人文环境
扮靓美丽乡村“高颜值”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临平区整合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商会会员等资源,组建乡村志愿服务队,助力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发挥统战成员优势作用,发展大田经济和生态农业,对农村闲置资源进行活化利用,形成文博农旅融合发展示范线路,带动农村周边整体风貌提升。创设20余个共富项目,积极引导企业资源聚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此外,还开展首届民族文化节,在全区镇街村社举办文艺演出、邻里互助、慈善服务等活动20余场次,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民间信仰“一场所一故事”建设,挖掘和合、向善、忠义、孝道、诚信等元素,整理编撰民间故事59个,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曾经,因运河而兴的麻纺厂,也难逃传统产业转型的困境。如今,在临平区新联会运河分会会长沈卫东努力下,这片老厂房迎来了华丽转身。
为盘活老旧厂房,培育新动能,沈卫东积极响应政府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号召,深度挖掘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意义,在依托大运河现有的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及产业空间资源的基础上,聘请顶尖设计团队进行改造提升,在保留老建筑肌理基础上,增添文化内容与时尚元素,打造以文创为主,附加农业、旅游业等融合发展的新型文创类孵化器——大运河1986文创园。
“要将自身的专长和资源回馈于家乡。”沈卫东坦言,自己致力于工程建设管理20余年,如今回乡打造大运河1986文创园,就是为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助力共同富裕。
统战+产业发展
描绘共富乡村“新蓝图”
一朵荷花富了一方百姓、一颗枇杷彰显“数字范儿”、一批“乡村CEO”激活村庄……近年来,临平区通过招引优质产业项目,创新乡村新业态,消化闲置厂房资源,打造“草莓君”科技农业、宋韵文化赋能果莲产业、“农创课”直播等新业态新农业模式,汇聚乡村发展新力量。同时,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探索“藕鳖套养”“稻虾共生”等种养新模式,打造以大运河1986文创园为代表,农业、文创、旅游业等融合发展的文创类孵化器,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为探索“共建共享”道路,还积极承办“新联新”服务团走进临平活动,搭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同心共富、资源共享、品牌共建机制,绘就乡村共富新图景。
临平区运河街道新宇村曾是“两鱼养殖”示范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2015年,为响应农村生态环保工作要求,新宇村改造原有水产养殖业,黑鱼塘转变成为美丽荷塘。荷塘主要采用“藕鳖套养”的立体绿色种养模式,上面种植莲花,水面下养殖草鱼、鳖、鲫鱼等水产品,每亩年利润达到1.2万至1.5万元。
从黑鱼养殖一身鱼腥味,到“藕鳖套养”孕育共富梦,统战成员李国叙是新宇村变迁的亲历者,一手操持的产业也伴随着村里产业转型而迭代,建立的李伯伯家庭农场,成为当地有名的“网红打卡点”。“新宇村以生态效益农业为驱动,催生‘美丽经济’,入选杭州市首批共富村。”新宇村相关负责人说,村里还开设“莲子共富工坊”,带动周边老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共同富裕的路子越走越宽。
统战+社会治理
引领和谐乡村“新风尚”
临平区立足党派资源优势,在乡村对口联系、结对共建中打造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临动”社会服务品牌,开展各类“义诊进村社”及医疗咨询活动、法律援助、农技指导、爱心帮扶等60余次。围绕平安法治,通过挂横幅标语、展出展板、发放宣传册、设置“法治小摊”等形式,向村民宣传民族宗教政策和法规知识。为引育乡风文明,临平还成立“民情诊所”,组建“民情医生”公益队伍,建立“乡村微检察工作室”,成功调解环境整治、合同纠纷、房屋改造等80余起矛盾纠纷,并发动十余家商会、侨界社团会员企业为乡村因病致贫、因残致贫、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困难人员推出公益就业岗位,推动宜居和美乡村建设。
“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治理和乡村社会公益等领域,可以通过合作共建,引入新方法新模式,注重经济激励、荣誉激励、政策激励等配套制度建设,努力使乡村振兴成为共同努力的方向,成为临平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在“智临九三”社会服务品牌发布暨“临听议政”之助力乡村共富活动中,专家学者围绕“助力乡村共富”展开对话,发表真知灼见,共同为临平乡村振兴、共富发展群策群力。
民主党派作为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民主党派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还在临平这片土地上不断上演,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未来,临平区委统战部将持续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资源优势,助力文化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为奋力打造具有江南水乡韵味、共美共富活力的临平特色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统战力量。
(供稿:临平区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