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宗教

杭州余杭:以良渚古城遗址为载体画好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字体:
发布时间:2024-12-02 12:27:25
来源:杭州统一战线

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代表性文化之一,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山河大地,岁月流转,良渚文化如同一泓活水,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源源不断地滋养着民族团结之花。

4.jpg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近年来,余杭区委统战部以良渚古城遗址为载体,以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为主线,积极整合全区红色教育、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优势资源,促进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奋力开创新时代民族工作新局面。2024年,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做优窗口展示

铸就民族团结之心

为更好地展现良渚文化的“源”和“流”,吸引各族群众参观互动,余杭区持续做好良渚申遗的“后半篇文章”,全面建成开放良渚古城、瑶山、老虎岭等遗址公园,与良渚博物院构建起了“1+3”完整价值展示体系,累计吸引900多万人次实现沉浸式体验。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先后获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民族团结进步重点培育单位等荣誉。

眼下,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变成了一个可观、可感、可体验的“露天博物馆”。游客们纷纷戴上AR导览,游历良渚古城,见证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碰撞。

“通过讲解员的生动讲述,对良渚文化、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内涵都有了更多了解。”全国少数民族参访团的代表在实地参观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后,不胜感慨,“良渚文化就像一条精神纽带,连接过去和未来,也凝聚着各族群众的心。”

为进一步放大良渚遗址的窗口效应,余杭区委统战部积极联合文旅部门落实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深化“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挖掘传梭博物馆、农历博物馆、禹上稻香小镇等民族元素,融入《良渚》歌舞表演和良渚玉琮、径山点茶等非遗文创项目,打造“溯·文明圣地之旅”、环良渚遗址旅游专线等5条研学路线,让各族群众在体验中加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

讲好中国故事

凝聚民族团结之魂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将民族团结故事讲好,将民族团结精神传承好、弘扬好,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2022年,余杭区委统战部就联合辖区内党政机关、院校、企业、村社等10家单位,成立了区级“石榴红”党建联建。

“石榴红”党建联建充分发挥成员单位优势,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为核心,集聚周边新四军被服厂旧址、融设计图书馆等民族团结进步优势资源,建成宣传教育研学体验为主的“石榴红”精品带,构建以1条体验线路、1个党建联建、12个镇街分阵地、N个特色点位组成的“1+1+12+N”民族工作网络,努力向社会播撒民族团结的“金种子”。截至目前,全区依托“泰·精彩”“红石榴360”等宣讲团,以“良渚论坛”等为平台,围绕民族团结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巡回宣讲约200场次,进一步讲好中华文明、中华民族起源故事。

为进一步讲好“良渚文化大走廊”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余杭区还与民族地区开展合作,打造“跟着课本游良渚”研学品牌,开展良渚文化进校园活动,走进巴东民族实验小学、浙江大学等15所学校,累计参观师生达15万人次,以文化浸润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

6.jpg

良渚文化进校园活动

“‘良渚论坛’成功举办后,良渚遗址更是大步走向世界,以‘良渚之窗’为载体,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让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理念更加可知可感,深入人心。”余杭区委统战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加强交流互鉴

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音乐是连接民族情感的桥梁和纽带。在2024年“良·雅·集——时空交响中秋音乐会上,远道而来的蒙古马女子马头琴乐队,以马头琴和呼麦两种蒙古族传统艺术形式,为观众送上15首经典乐曲。这是一场音乐交流,也是一次良渚古韵与元上都遗风的深度互动,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时代乐章的和谐共鸣。

申遗成功五年来,良渚遗址持续加强国内外文化的交流互鉴。联合故宫博物院举办“玉见中华五千年文明”线上直播;联合新石器时代文化红山,举办“文明之光——红山·良渚与中华文明”主题展览;联合古蜀民族文化三星堆,举办“玉映金辉”良渚·三星堆文化交流活;联合国内43年世界遗产,推出“时空交响: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主题展览。良渚遗址正是以一次次的展览,用可触可感的形式让各族群众知道,良渚的过去和现在有着密切的关系。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为进一步深挖良渚文化价值内涵,探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余杭区委统战部与中国民族报社开展交流合作,举办了中华文明探源——“道中华”良渚行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交流活动,中国民族报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观察点落户余杭。活动期间,来自历史学、考古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建设”“考古学视野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等开展专题探讨,不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展现中国之治,有效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文化基础。

5.jpg

举办“道中华”良渚行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交流活动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良渚遗址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每年上百万人次的到访,“五千年中国看良渚”金名片不断擦亮。第二届“良渚论坛”期间,来自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中外嘉宾齐聚良渚,开展文化艺术交流,让文明之火在交流互鉴中光照四方。接下来,余杭区将以增强文化认同为纽带,坚持宣传教育、交流互鉴同频共振,持续擦亮“五千年中国看良渚”金名片,精心打造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

(供稿:市民宗局、余杭区委统战部)

推荐快速链接: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中共浙江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