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力 质效并举——致公党市委会在专项民主监督工作中画出最大同心圆
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关键路径,加快构建杭州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建设科技创新更强、产业能级更高、创新主体更活、创新生态更好的更高水平创新活力之城。站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崛起和未来产业布局的路口,杭州这座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正切换招商引资的“引擎档位”——从追求“体量增长”转向聚焦“质效提升”。
4月以来,一场以“提高产业招商质效,聚力培育产业集群”为主题的专项民主监督调研活动在杭州展开。由致公党省委会副主委、市委会主委方军担任组长,一支汇聚了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相关专委会委员和特邀专家等精锐力量的“智囊团”,先后赴市投资促进局、余杭区、临平区、钱塘区走访调研,精准把脉杭州招商引资的痛点与堵点。
直击一线 精准破题
如何让专项民主监督直击要点、触及核心?
调研组将目光聚焦对口联系的余杭区、临平区、钱塘区,深入有关部门、重点企业、创新平台开展一线调研。在阿里巴巴数字生态创新园,探寻平台经济如何赋能产业生态;走进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厂区,感受高端制造的澎湃动能;在杭州中欣晶圆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的现代化厂房,见证半导体产业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决心。
“项目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靠什么?”带着这个核心问题,调研组密集开展专题学习、现场调研、监督走访、交流座谈、议政研讨等活动11次,倾听基层诉求,层层剖析案例,力图摸清从招商引资到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多方联动 凝聚合力
为凝聚集体智慧,破解“招商质效提升”的难题,致公党市委会织就了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
致公党市委会通过主委会议、常委会会议、基层组织主委会议等研究专项民主监督推进情况,拧紧责任链条,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指导基层组织立足区域禀赋与党员专长,组建10个专项子课题组,由基层组织主委领衔攻坚,使调研成果更接地气。
同时,积极发挥“致公明志海创联盟”平台作用,借助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国科大杭高院等创新平台专家力量,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核心痛点,扎实开展5轮专题研讨论证,将学术智慧转化为破题良策。
“沿途下蛋” 促进转化
如何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招商引资的真招实策,是开展专项民主监督的关键所在。致公党市委会将监督调研与成果转化一体推进,紧盯关键环节“沿途下蛋”。
5月,瞄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迫切需求,把目光锁定在新兴产业链培育和“政产学研用”上,形成关于加快高水平科技孵化器建设的建言献策信息。6月,在深入产业园区调研后,了解到企业面临用能成本高、区域能源动态平衡难等问题,撰写关于加快“智能微电网”建设的建议。此外,深度解析“灯塔工厂”对于驱动杭州市产业升级、打造制造标杆的核心价值,形成系统性调研报告,为杭州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根深方能叶茂,行稳才能致远。致公党市委会将始终秉持“致力为公”的宗旨,准确把握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关于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创新活力之城的部署要求,精心打磨体现决策参考深度、民生实事温度、参政议政力度、专业研究精度的调研成果,为杭州市提升产业招商质效、优化产业集群布局贡献智慧与力量。
(供稿:致公党杭州市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