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时讯

王国平书记对我部宗教工作考察报告作出重要批示

字体:
发布时间:2008-05-29 17:05:46
来源:admin
 

    近期,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国平在我部《宗教文化资源与社会及经济发展的良性结合——河南、陕西、山西等地宗教工作考察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我市应借鉴三地经验,集中力量、集中资金,打好灵隐综保工程收官之战。请建平同志牵头,近期再对各寺庙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并切实抓好整改。”考察报告全文如下:

宗教文化资源与社会及经济发展的良性结合

——河南、陕西、山西等地宗教工作考察报告

    根据安排,58日至16日,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长董建平和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宗局局长金志强率部分区、县(市)统战部长赴河南、陕西、山西等地考察宗教工作。考察团一行走访参观了三省的部分宗教场所,并与西安市委统战部进行了交流。

    参观学习后,考察团认为,河南、山西等省虽然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低于浙江,但宗教的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当地政府将宗教文化资源与旅游业发展有效结合,既弘扬了传统文化,满足了信教群众的需求,又极大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进步,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服务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的有效实践。杭州和西安、洛阳等城市一样,是历史文化名城,应该将历史文化与宗教文化的开发给予同等重视,通过进一步加强宗教活动及其场所的管理,把宗教文化资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合理地结合起来,使宗教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实现杭州“景区美、寺庙兴、百姓富”的目标和打造“东南佛国”作出更大贡献。

    一、宗教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要善于挖掘,充分体现其价值。

    此次考察团参观的少林寺、白马寺、法门寺及五台山的寺庙都是非常著名的旅游景点,游客众多,影响很大。这些寺庙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历史悠久。最早的始建于汉代,最晚的也是清代建造。许多寺庙是国家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塔、殿、坛、宫和人像、壁画、石刻等都具有极高的保存和研究价值。五台山的寺庙大都是明清时的建筑,建于唐代的佛光寺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二是特色明显。位于洛阳的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所官办寺院,被尊为“释源”和“祖庭”。少林寺武术名扬海内外,登封的武术学校达上百所,十万人常年在此学武。法门寺的地宫发掘出仅存的一枚释迦牟尼佛骨舍利。五台山则位居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是中国唯一的汉传藏传佛教共处的佛教名山,宗派众多,有寺院近50处。

    当地政府比较善于继承和挖掘宗教文化中的积极因素,能合理有效地将宗教文化资源与旅游业发展及地方经济发展有效结合起来,这样至少带来了四个方面的好处:一是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得到继承和弘扬,抢救、保护了大批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美化了环境,对维护生态平衡也有促进作用;二是交通等公共设施的完善以及宗教活动场所的修缮、扩大,更好满足了信教群众的宗教活动需求,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时也有利于宗教的继承、传播和研究。三是开放的条件更有利于对外交流和扩大宣传,特别是有利于宣传我国的宗教政策;四是能带动周边市场繁荣,解决就业人口,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宗教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得到合理开发,更能使宗教体现和发挥出自身价值,从而更好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为国家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杭州在这方面,特别是新灵隐景区的建设上也印证了这一点,已经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在宗教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要明确定位、分清主次,做到因地制宜。

    河南、山西等地著名的寺院景点都是先有寺庙后有景区,是以寺为景的景观综合体。这些景区能首先立足于寺庙的宗教文化内涵和宗教活动场所的特性,充分挖掘各自的特色,因地制宜。在开展旅游活动的同时,寺庙在宗教界的地位仍然很高,宗教活动十分正常,管理规范,重要的场所不允许游客参观拍照和进内烧香;而且,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建筑的修缮、重建或景区改造都能与古建筑较好地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寺庙的对外宣传也很有针对性,功能定位比较清晰,即首先是僧人修学、住持、弘法的道场和信教群众的宗教活动场所,其次是保存发扬佛教文化的场所,同时也是服务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因此,要成功开发宗教文化资源,必须注意有重点、有主次,按照保护与开发、宗教活动与观光旅游并举的原则来实施。缺少历史文化内涵的新修寺庙,实际上对旅游和经济的促进作用不大。

    三、宗教旅游要打响品牌,适应现代化、综合化、多样化的要求。

    许多宗教旅游场所寺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比较高,是实施品牌战略的重要基础。少林寺在商业化道路上走得比较早,少林寺的武甚至超过了“禅”,并且少林寺品牌已建立了一个丰富的产品体系,衍生到食品、服装、舞剧等诸多方面。其收入中的门票和武术大大超过了香资,对整个登封的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宗教旅游要扩大影响,应该建立相应的品牌体系,实施品牌战略。同时,在现代化、综合化、多样化上进行积极有益地探索。比如在交通、通讯、环保、门票、监控、网络管理等具体项目上进一步实现现代化和科技化;在项目功能上,进一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功能;在营销手段上要尝试多样化,可以把网络宣传作为树形象和树品牌的重要举措,并适时举办一些有影响的文化活动和展览。

    四、宗教旅游活动场所更要加强场所建设,规范管理,努力提高教职人员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在开放的社会化环境下,成为旅游观光胜地的现代寺院由于功能的变化,来往人员增多,使寺庙管理增加了安全保卫、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外事接待等许多新的内容,寺院管理从单一的封闭性内部管理走向综合性社会化管理,面临社会化管理的挑战;同时,寺庙及其宗教人士在对外活动中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自身形象。在这种情况下,一是政府和宗教管理部门必须彻底扭转“不愿管、不会管、不敢管”的现象,进一步加强宗教活动及其场所建设,对宗教活动场所要敢于管理、善于管理,包括人员管理、财务管理、制度管理等。对宗教教职人员要努力加强道风建设,加强法律法规和宗教政策知识的学习,要求他们严格遵守教规和场所的规章制度,对违反教规的行为要及时严肃稳妥处理,使寺庙管理进一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道路,树立起寺庙在游客中的良好形象。二是要帮助教职人员转变观念,加强现代科技、管理知识的学习和经营技能的培训,提高语言、接待和交流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能更快接受新生事物,真正适应旅游观光地的需要。

    五、开发宗教旅游文化资源不能简单等同于其他旅游项目,政府有关部门和党政领导干部要提高认识,加大重视和支持力度。

    宗教问题比较复杂和敏感,一旦出现矛盾,容易造成恶劣影响,不利于社会稳定。在开发宗教旅游产品的过程中必须把尊重和保护放在首要的位置。一是政府有关部门和党政领导干部应加大宗教政策法规和教义教规的学习,对宗教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在景区开发和管理中遇到涉及宗教的问题,要尊重宗教团体和信教群众,多与宗教管理部门与宗教界代表人士协商沟通,切忌简单和蛮横。二是在开发旅游、服务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宗教文化遗产,保护文物古迹;要把确保满足信教群众的宗教生活需求摆在第一位,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三是要加强景点的管理,打击扰乱旅游市场的行为,妥善处理好游客、香客、僧人等各方的关系,在旅游的同时,努力为寺庙创造一个清净的环境。

 

]]>
推荐快速链接: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中共浙江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