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城区]围绕中心 抓重点亮特色 开创基层统战新局面
记 者:上城区是老城区,面积不大,但统战资源比较丰富。请您介绍下情况,并谈谈这几年针对老城区的特点开展统战工作的做法和体会。
袁巧玲:上城区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深厚的人文底蕴,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都比较优越,统战资源丰富、集中。目前有7个民主党派基层组织,726名党派成员;区商会会员达800多家;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阶层代表人士分布在社会、经济发展各个层面;归侨侨眷等侨界家庭900多户;少数民族3000多人;5个区属宗教场所和部分市属宗教场所凤凰清真寺、鼓楼堂、思澄堂等。近年来,上城区委统战部引领全区统一战线围绕大局、服务中心,以服务社会、关注民生为切入点,抓基础、建机制,全面提升各项工作,基本构建了“大统战”工作格局。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一是抓制度建设强保障。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区情,制定并落实区委组织部、区委统战部工作联席例会制度,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制度,民主党派调研检查部门、街道制度,区委领导定期走访统战成员制度,区委区政府领导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制度,区政府向民主党派情况通报制度等。二是抓队伍建设固基础。一方面抓好统战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基层统战三级网络,在街道、社区配备统战工作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加强对基层统战干部的统战理论和业务实践培训。另一方面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建立六类人士、五类表格数据库,加大党外干部的挖掘、培养、教育、实践。建立和发挥知联会、新联会、留联会、少数民族联谊会等平台作用,广泛团结党外代表人士和后备队伍。三是抓工作载体促落实。例如,连续三年开展基层统战规范化建设,健全机制、完善网络、拓展领域;以“扬统战优势、创特色街道、树亮点社区”为工作方针,打造“一街一特”基层统战工作特色品牌;连续六年开展各界人士参与的统一战线“爱心社区行”系列活动;开展民主党派“同心”实践系列活动,引导民主党派参与社会实践等等。四是抓宣传报道树形象。在《上城报》等新闻媒体上,组织专版专栏宣传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光辉历程,宣传在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在网络新媒体“华语之声”开展统战成员访谈录,宣传统战成员凝心、凝力、凝才、凝智,为统战事业增光、为上城发展添彩的感人事迹,进一步树立了统一战线的良好形象。
统战工作体会,简单说来有以下几点:一是要围绕中心工作去思考布局,工作才能有所作为;二是要抓住重点、特色,工作才能发挥更大作用;三是要转变观念,跳出统战看统战,会整合会借势,工作才能打开局面;四是要协调各方,既有上下联动,也有部门间协调,工作才能形成合力。
记 者:近年来,上城区积极开展“同心”行动,创新活动理念,搭建多种平台,充分发挥了党外人士的作用,做好了凝心聚力的工作,具体有哪些举措,取得什么成效?
袁巧玲:“同心”体现了统一战线的境界、目标和价值追求。近年来,上城区统一战线开展的“同心”实践活动,平台多,活动多,亮点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践行同心,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服务社会民生。民主党派以“同心谋发展、同心促和谐”为主旨,积极参与区委统战部近年开展的“同心·凝识”教育、“同心·团结”和谐、“同心·温暖”帮扶、“同心·先锋”宣传等活动。党派根据自身特色开展支教山村学校、义卖赈灾等各项活动,提高了党派成员社会责任感,树立民主党派良好形象。今年,区委统战部继续深入开展“同心”教育活动,组织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围绕全区工作大局和十二五规划,积极撰写议案提案,进一步提升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反映社情民意能力。2013年9月份,举办了“同心·民生”论坛,来自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民族宗教界、侨界、区知联会的11名党外人士代表围绕民生话题从不同角度、不同角色定位进行主题发言,关切民生、直言民意,进一步提高了建言献策、服务民生的水平。
记者:2010年以来,区委统战部开展了基层统战规范化建设,将夯实基础与突出亮点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了网络,拓展了领域,创建了品牌,推进了基层统战工作。可以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
袁巧玲:基层统战一直是上城区统一战线的重点工作,特别是省、市委关于加强县级统一战线工作的文件颁发以来,上城区进一步完善了三级统战网络体系和工作机制,拓展了领域。各个街道、社区,和各个产业园区、商业圈和经济功能区结合自身特色,各有侧重,推进基层民生统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贴近中心工作,挖掘统战资源服务大局。如望江街道围绕地区建设重点工作,要利用侨界广泛联络优势,依托群众对侨界人士的熟悉、信任,在拆迁安置工作中化解突出矛盾。二是做好商圈、楼宇经济统战。统战工作跟进经济建设,进园区、进商圈、进楼宇,以党建带统战,统战促经济。三是继续做好街道特色统战工作。开展街道统战特色工作项目申报评优,近几年连续打造了“湖滨晴雨”、“小营文化统战圈”、“南星统战联心会所”品牌。进一步做好特色统战工作,如湖滨街道通过优质侨界资源挖掘新侨,引侨资侨智助推发展;清波街道依托云林书院做好人文统战;南星街道结合民族园开园和系列活动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四是加强平台建设,创新统战载体。依托区级统一战线各个平台,组织知联会小组、新联会分会、楼宇统战等平台,整合统战资源,丰富活动载体,凝聚人心,充分调动各界统战人士积极性,推进“双向服务”,提升统战工作社会化水平。
记者:上城区的侨务工作也很有特色,以“大侨务”理念为指导,积极适应侨务工作社会化趋势,请您谈谈区委统战部开展了哪些侨务工作,把服务侨胞落到实处。
袁巧玲:上城区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侨乡,但是侨务资源非常丰富。我们在前期的工作和调研中发现,很多杭州籍在国外、港澳的华人华侨,都是从上城的湖滨、清波等街道出去的,表明上城区侨务资源深厚、丰富,这个与上城区在老杭州的区位和经济优势是有密切关联的。这部分是“老侨”资源,现在有的已回国创业,有的会经常回来看看,给我带来很多信息,也有很多资源。还有一个是“新侨”,一部分是上城籍侨界第二代,一部分是创业、就业在上城,或居住在钱江新城的。他们代表的是侨智、侨力,这也是我们目前联络联谊、提供服务工作的重点之一。以“老侨”带“新侨”,引新侨智、凝新侨力,开创了上城区侨务工作的新局面。一是主动融入大局,引资引智体现作为。围绕“吸引、鼓励人才创新创业,不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战略,广聚侨智,积极做好海外人才的联络工作,结交了一批涉侨“四有人士”。二是热情为侨服务,营造侨界和谐稳定氛围。实施暖侨关爱工程改善民生,每年对重点归侨侨眷、侨领亲属进行走访慰问,通过街道、社区为全区侨界家庭送慰问、办实事。三是结合全省基本侨情调查进一步把握侨情、发挥侨力,加强与海外侨胞联系,做好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华侨华人重点人物的联谊工作,强化联谊平台建设,积极涵养优质侨务资源,并转化为发展优势,努力在引智引资上取得新突破,在服务上城经济社会发展上有所作为。
记者:上城区的宗教工作在挖掘宗教文化资源、服务区域发展大局等方面非常有亮点,请你结合上城区宗教特色资源谈谈这方面的工作。
袁巧玲:上城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护区,千百年来孕育了闻名中外的吴越文化和南宋文化,同时也是一个宗教文化极为深厚的老城区。其中,有曾与灵隐寺、净寺、昭庆寺并称为杭州“四大丛林”之一的海潮寺旧址;有杭州现存唯一的元朝古建筑遗存凤凰清真寺;有杭州基督教会保留的古老建筑思澄堂;有南宋时期皇宫内皇家寺院栖云寺等等。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新时期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将宗教领域和谐稳定作为第一目标,把深化宗教文化内涵作为推进和谐发展的新动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因地制宜,加强宗教文化场所保护。根据各个宗教活动场所的资源优势和所依托的文化主线发展特色,在科学认定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对宗教活动场所进行保护。二是注重引导,传承宗教文化厚重内涵。通过讲国学,搭平台,抓创新,挖掘和利用宗教文化中的和谐理念。同时,围绕宗教的融合文化,通过深入基层、培育典型,基本形成“一街一特”的宗教文化工作特色。三是分类管理,发挥宗教文化积极作用。将辖区11处宗教活动场所按地域、类型、特点、文化分类实行管理服务,主要有服务市属宗教活动场所发挥引领作用,发挥区属宗教活动场所示范作用,保护文保场所发挥教育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