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富等视察黄炳元“委员工作室”纪实
周国富等兴致勃勃地视察黄炳元“委员工作室”。
本报记者 吴海森 摄
7月19日,星期六。热带风暴“海鸥”给炎热的杭城带来了一丝凉意。
上午,省政协主席周国富,副主席黄旭明、冯明光等一行在杭州市政协主席孙忠焕陪同下,来到杭州市环保局黄炳元“委员工作室”,亲切看望正在接待来访市民的杭州市政协委员、民革成员黄炳元。
周主席来到“委员工作室”与黄炳元亲切握手。他说:“你创办的委员工作室是一个新事物,是工作理念的创新,通过这个工作室,倾听老百姓的声音,并把情况向有关部门反映,这是政协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有效渠道,值得肯定。”
在一旁的省政协副主席、民革省委会主委冯明光拉着黄炳元的手说:“你作为民革党员、走基层把政协委员、民革党员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反映老百姓心声,畅通民情反映渠道,是真情履职的具体体现。”
黄炳元向周主席一行汇报了自己创办“委员工作室”的最初想法、工作情况和今后设想。他说,我在与网民的交流中,常有网民反映,除了“两会”期间,平时很难找到委员反映问题,就有了设立“委员工作室”的想法。后来,这个想法得到了杭州市政协、所在单位和民革杭州市委会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今年5月17日,“委员工作室”正式开张亮相。
“委员工作室”自面世以来,已接待市民30余人次,受理市民意见和建议10余件,帮助市民反映和解决了不少问题,疏导了市民的情绪。黄炳元表示,今后的“委员工作室”,将根据杭州市政协领导的要求,力求在进一步提高“责任性、人民性、政策性、知识性”上下功夫。“委员工作室”是委员与市民沟通的一个平台,也是委员帮助市民与政府对话的一个渠道,希望今后能发挥好“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百姓”的桥梁作用,为共建共享杭州的“生活品质之城”服务,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心力。
在听取了黄炳元委员的汇报和有关单位的情况介绍后,周国富主席说,今天,我们专程前来学习了解黄炳元“委员工作室”开展工作的情况,听了介绍,很有启发。感谢黄炳元委员对委员履行职能工作的创新,也感谢委员所在单位和市政协对黄炳元“委员工作室”的支持。他指出,人民政协的工作就是大团结、大联合。在新时期,政协和政协委员平时一项很重要的经常性工作就是要反映社情民意。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经济社会大发展,体制机制大变革的时期,既是发展机遇期,也是矛盾突发期。中医理论讲“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社会也是如此,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化解各种社会矛盾非常重要。人民政协要多做与人民群众沟通联系的工作,各级政协要利用各种渠道,深入群众、联系群众,充分反映民声,听取民意,聚集民智,服务民生,向各级领导反映群众的呼声,协助党委政府正确处理和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宣传政策,关注民生,真情履职。
周国富高度评价了黄炳元创建“委员工作室”的做法。他说,创办“委员工作室”既是政协工作理念的创新,又是工作方法和载体的创新。两个月时间,黄炳元“委员工作室”的工作很有成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该疏导的疏导,该反映的反映,做了大量探索性的工作。黄炳元开办“委员工作室”是委员责任心的体现,精神可嘉,事迹感人。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如果广大政协委员都真情履职,那政协的工作肯定能做好;黄炳元“委员工作室”能成功举办,与所在单位和部门的大力支持分不开;开办“委员工作室”要有正确的定位,它既不是信访室、也不是法律事务部门,而是政协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委员工作室”要继续办好,需要有关界别和政协组织的大力支持,做“委员工作室”的坚强后盾。希望黄炳元“委员工作室”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创新,做出成绩,扩大影响。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提供条件,帮助政协委员充分履行职能,总结和推广“委员工作室”的做法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