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使命 传承创新
“新生代企业家”,这个由自创型的青年企业家和继承型的民企二代组成的群体,已经成为企业家的新生力量和生力军,承担着推动杭州经济实现下一轮快速发展的重任。2月19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鸿铭应邀参加市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2014年新春座谈会,对80后、70后新生代企业家们寄予厚望:“自古英雄出少年,新生代企业家年纪轻、教育好、担子重、闯劲足、政治强,工作很有起色。大家要握稳发展的接力棒,用激情和实干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全市人民携手共筑‘中国梦’!”
从联谊会这些年轻的新生代企业家身上,能感知到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的融合,以及对工艺、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用商业弘扬文化,用文化延展商业,或许只有在人杰地灵的西子湖畔,才能孕育出这样一股新生力量。
屠红燕接掌的万事利集团是国内丝绸行业的龙头企业,屠红燕也成为中国屈指可数的将家族事业推到一个新高度的女性“创二代”。
中国这么多产品,唯有丝绸是能跨越世界的,有70%的高端丝绸面料出口到国外,却没有自己的国际性品牌。屠红燕通过对企业的转型升级,为之前只是作为面料的丝绸赋予了文化内涵,丝绸变成了礼品、家装材料等。接下来,万事利要让丝绸成为消费品,打造自己的品牌,并且走向国际。
就在不久前,万事利收购了一个法国品牌,“那家法国品牌有120多年的历史,也是一个家族企业,传到了第四代,子女不愿意接班了。两家企业都是有序传承的家族企业,而且都热爱丝绸,万事利需要一个国际性品牌,就选择了这个合作标的,但是会保留他们的品牌”。屠红燕踌躇满志——万事利在国内是个响亮的品牌,但万事利丝绸还不是奢侈品,未来20年内一定会成为奢侈品。
有会员对记者说:屠红燕当选会长,让大家对这个组织充满信心,而且可以从她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的确,担任杭州市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首任会长后,屠红燕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记者:“新生代”企业家与“创二代”企业家有何区别?杭州市成立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意义何在?
屠红燕:未来10-20年将是中国民间财富从第一代创业者转向第二代的高峰期。未来5-10年也是杭州民营企业二代交接班的高峰期。新生代企业家的培养迫在眉睫。
跟“创二代”相比,“新生代”包含更广,成员包括在父辈的企业中担任重要职务的优秀二代、在杭自主创业的优秀新生代企业家、在杭大学生创业者中的优秀人才、留学回杭创业者的优秀代表以及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优秀成员。目前联谊会的会员中,代际传承的比例为58%。
与老一代民营企业家创业时期相比,新生代企业家虽然物质条件更好、起点更高,但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复杂、竞争更激烈,所承担的压力更大、风险更高。比如,老一代企业家创业时面临的是一个短缺的市场,只要产品做出来,就会有销路;而新生代企业家面临的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不仅要面对国内的饱和竞争,还要面对国外同行业的竞争。新生代企业家具有知识结构多样化的特质,思维活跃、思想开放,相比老一代企业家更具国际视野,但在对国情的把握、对党的政策的理解、对传统道德的遵循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当然,在我认为,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的成立,是非公有制企业代际传承的根本需要,也是非公有制企业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还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建设和新生代企业家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
记者:您作为杭州市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第一任会长,在开展工作方面有怎样的思路和举措?
屠红燕:在具体的工作方面,我们遵循立会宗旨,按照“政治上有方向、经营上有本事、责任上有担当、文化上有内涵”的目标,在传承、引领、担当等方面做工作,努力把联谊会打造成为6个平台,为新生代企业家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一是打造宣传教育平台。在各个层面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把新生代企业家们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加强阵地建设,联谊会先后创建微信订阅号和简报,并在杭州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网站发布联谊会成立和开展活动的信息,建立对外宣传联谊会,对内为会员提供信息服务和展示新生代企业家风采的文化阵地。同时,通过电视、报纸等不同媒体宣传新生代企业家们的创业历程。
二是打造素质提升平台。通过走访企业、召开交流会、开展联谊活动等形式,深化会员与会员之间、会员与部门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升沟通力、合作力、共赢力。
三是打造政企合作平台。在大力宣传党委政府有关政策的同时,及时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加强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尽力做好搭桥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瓶颈。
四是打造人才储备平台。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作为优秀二代、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留学回杭创业者等的优秀代表组成的组织,是杭州非公有制经济后备人才的储备库,更是一个非公有制经济未来人才的储备平台。
五是打造组织推荐平台。在实行动态管理的基础上,注重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推荐优秀的新生代企业家代表作为政治安排、社会安排和荣誉安排等方面的人选。
六是打造社会责任平台。扶危济困、回馈社会,是新生代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义;服务大局,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党和政府分忧解难是联谊会的重要职责。联谊会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发起“治水行动”,3月份组织会员参加“桐庐治污工程”公益活动已摆上工作日程。联谊会主动与市妇联联系,筹划签订“美丽基金”协议,以尽联谊会微薄之力。同时,联谊会成员积极为失业妇女、农村妇女、大学生等提供就业和见习岗位,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记者:身为万事利集团董事局主席,这条路是自己的选择,还是家族的责任?挑大梁的路,走得顺畅吗?
屠红燕:很多人说,万事利是幸运的,有合适的接班人,能顺利地转型,可是传承的背后,是两代人之间的磨合与互补的结果。
我一开始并没有打算接班,但在日本留学工作的那段经历,让我对丝绸产业、对家族事业有了一种别样的情感。在日本,每个女孩子都会拥有一套和服,而和服的面料是用丝绸制作的,造价不菲,这可能是她们一生中唯一的奢侈品。丝绸在国外会让女人一生珍重,为什么到国内却变成了廉价的代名词?为什么发源于中国的丝绸文化却不能在本土发扬光大?想到这些,我就深感痛心,回国后就进入企业。
从销售到车间、从车间到设计、从设计到管理,我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中一点点积累、一步步提升。我记得进厂的第一件事是拜师傅,从一线开始,做销售。做得最大的一笔单子是5万米,合计约36万元。经过生产、设计、管理等各部门几年的历练,我正式接手万事利。
丝绸产业在经历1993年、1994年的高峰之后,面临着历史的最低谷。对传统文化涉猎不深、对中国特定时期企业发展规律了解不透、经验不够都给我的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然而,依靠企业上下的共同努力,最终我们走出了一条靠产业、靠品牌、靠文化来振兴丝绸产业之路。从做“产业”到做“文化”,6年来,万事利已实现转型升级,将一个传统丝绸制造企业转型为丝绸文化创意产业。
记者:请您谈谈作为新生代企业家,在传承企业精神文化方面的心得体会。
屠红燕: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老一辈企业家所具有的“四千精神”(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正是他们勇于吃“第一只螃蟹”,什么脏活、苦活、累活都肯干,才有了今天的我们。
企业的传承,不仅是简单的财富和资产的传承,更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家精神的传承。我对传承好老一辈企业家精神的理解是:在继承中弘扬,在实践中创新。财富和权力的交接只能叫传递,精神的延续和方法的创新才是真正的传承。有人觉得,家族企业的接班不过是“职位”或者“财富”的传承,但在我看来,传承意味着责任。我的母亲一辈,从当初的20个职工,经过30多年的苦心经营做成了现在的万事利,很不容易,我感觉责任很重,这些是前辈人一辈子的心血。
记者:张鸿铭市长在市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2014年新春座谈会上强调,新生代企业家要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和全市人民携手共筑“中国梦”。对此,您有何想法?
屠红燕:中国梦的实现就要靠社会各界无数个产业梦的杠杆来支撑,而无数个产业梦又都要靠每个个体的梦来践行。社会各界的合力、各大产业的崛起,自主研发的后劲,这些都构成了中国梦的交汇点和汇合点。
新生代企业家不仅要承担起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担,更将扛起引领非公有制经济乃至杭州经济转型升级的重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生代企业家要对自身有一个明确的使命定位。我们的使命就是:脚踏实地,开拓进取,争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接力者;传承文化,注重创新,争做百年企业的铸造者;致富思源,经世济民,争做社会责任的担当者。
要肩负起这样的使命,“新生代”就应告别享乐、安逸和无为。“新生代”就等于责任、等于创新、等于价值。
记者:作为新生代企业家,您觉得在服务社会方面能发挥什么作用?
屠红燕:我认为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就是保持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服务大众。作为新生代企业家,不但要创造财富,还应通过捐赠、从事公益事业等方式承担社会责任、回馈国家社会。
比如说我们万事利,一直怀着务实的心态,沿着历史的脚印,在挖掘、传承、弘扬中华丝绸文化的道路上不遗余力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我们谨言慎行,注重考证,编制出版《柔软的力量系列丛书》等丝绸文化类书籍累积达350多万字;我们头顶风沙,脚踩黄土,行千里走遍古丝绸之路的角角落落,录制播出《字说丝绸》、《丝行天下》等丝绸文化类电视节目累积近100期;我们立足杭州,弘扬文化,每年主办中华丝绸文化论坛;我们踏遍海外,还原历史,让敦煌藏经洞流失海外的丝绢古画“回家”;我们尊重艺术,重视传承,保护(丝织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自行出资,遍寻瑰宝,成立中国首家由民营企业成立的丝绸文化博物馆等。一个企业家的成功与否,物质财富只是表象,社会责任感才是衡量的标杆!经营企业不仅仅为了赚钱,作为社会生态圈的一份子,应该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