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风采

真诚服务统战人士 共同构建和谐社区

字体:
发布时间:2014-08-26 09:15:28
来源:陈凤花 蒋燕丽

冯唐律,1981年3月生,杭州余杭塘栖人,中共党员。2003年8月进入社区从事统战工作,现任东新街道新颜苑社区党委书记。他一直致力于创新社区管理,把统战工作渗透到社区管理和建设中,并积极探索城市社区统战工作新思路,努力开创社区建设新亮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地区人员流动趋于频繁,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问题日益凸显。在开展统战工作过程中,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服务于少数民族同胞们,提供一个宣传与弘扬民族文化、加强各民族间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冯唐律作为社区党委书记,开拓思路、殚精竭虑,在市、区统战部、民宗局的指导下,用一年多的时间,在新颜苑社区建成了全省首个集展示、联谊、服务、教育、宣传为一体的综合性民族工作服务阵地“社区少数民族之家”。同时,他注重以改善民生、加强服务为重点,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从“六抓”入手,把民族团结的工作做细、做深、做实。

抓硬件,创新载体建设阵地

“社区少数民族之家”总占地560平方米,由“两室、一馆、一站、一墙、一栏”构成。“两室”,即电子图书阅览室(配有10台一体式电脑,书籍4500余册,其中少数民族书籍约350册)、民族活动室(配备现代化设备,可容纳百人开展活动);“一馆”,即同心·民族文化展示馆(设置“民族服饰区、民族乐器区、民族用品区、民族手工艺品区”四大展区,陈列物品86种250余件);“一站”,即少数民族服务站(专为少数民族开辟的服务窗口,办理服务、活动和咨询等项目);“一墙”,即民族文化墙(长50余米,集中展示民族欢乐和谐风情);“一栏”,即民族宣传栏(专门呈览宣传有关民族政策等内容)。同时,做好城市民族工作,要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冯唐律积极利用互联网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网上之家”不定期更新民族工作动态,开设留言栏,收集少数民族人士意见建议,及时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有疑问,有困难,网上留言,专人答复,省时省事,让少数民族同胞不出家门就能感受到“家”的关怀和便捷。

抓人才,调动人员建设队伍

冯唐律常说,人才是社区的宝贵资源,要发现人才、抓好人才、用好人才,努力为社区建设服务。一是建立少数民族联谊会,通过定期召开联谊会会议,维护辖区少数民族人士的整体利益。二是建立少数民族艺术团,满足社区居民业余生活、文化的需要,增加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三是建立少数民族志愿者服务队,设置月度“少数民族服务日”,为辖区居民提供维修家电、医疗问诊、理发等日常生活服务。四是积极吸纳同胞进入“班子”。2013年社区党委换届,冯唐律倡导吸收少数民族同胞进入社区决策中心,满族同胞刘德梅当选为社区党委兼职委员。通过发挥少数民族同胞的优势,更好更优地开展民族工作,巩固民族融合的良好氛围。

抓活动,贴心服务建设家园

一是提供日常便民服务,专享多重贴心关怀。组织联谊会、艺术团、志愿者服务队等成员,为少数民族人士提供生活、文体、培训3大类20小项的专属便民服务。如开放社区所有场地和设施;开通“为老专线”,流动少数民族老年人在就餐、居家、养老等方面享受优惠;开通“民情热线”,少数民族同胞可享受社区律师、医师的免费法律咨询和医疗问诊服务等。二是利用特色主题活动,营造民族融合氛围。举办两届同心·民族文化活动节,策划少数民族服饰展、民族毽球比赛、民族手工艺品制作比赛、民族乐器演奏会、民族棋类比赛、少数民族美食节、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会、民族歌曲汇演等八大项民族特色活动,累计吸引1800多人次参与。三是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升爱国情怀。利用少数民族文化展示馆,开设暑期青少年第二课堂,社区与十余所中小学,高等院校建立的校外学习基地,吸引阳光小学、明珠中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学校的学生共30批900余人前往参观学习。联合辖区胜蓝实验学校,组建校外活动兴趣小组,邀请葫芦丝等方面的专家教授民族乐器。

抓难点,造福群众促进和谐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在工作中,冯唐律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帮助少数民族解决难点问题,少数民族和社区居民产生纠纷时,始终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方针,努力把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各种矛盾隐患解决在基层。至今为止,辖区没有发生一起民族矛盾或相关群体性事件。

辖区内有一家兰州牛肉拉面店,老板冶木海买带着妻子、弟弟从新疆来杭开店,刚开始面店产生的垃圾就直接堆在店外的人行道上,影响了辖区环境卫生,也引起周边店家和居民们的强烈不满,通过多次沟通,才搞清楚原来是习惯问题,老板说在老家那里都是这样的,没那么多讲究。冯唐律一次次上门耐心劝解,终于让老板拍下胸脯保证一定改了这习惯。同时他也邀请老板带着家人到社区少数民族之家参加活动,在加入少数民族联谊会,参加了杭州话培训班、电脑扫盲班、少数民族联欢会,接受了社区志愿者的帮助后,老板治木海买表示,社区是他来杭州以后的新家,他在社区感受到了快乐与关爱,他的特长就是做面食,以后每年过年会包好最新鲜的牛肉饺子送来给大家吃,特别是社区孤寡老人。

抓帮扶,关爱流动及困难少数民族

着眼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切实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积极探索社区民族工作的方式和途径,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精细化管理、个性化服务。一是精心浇灌“流动花朵”,丰富民族儿童假期生活。针对寒暑假流动少数民族儿童没人照管的问题,依托社区现有资源,举办社区假期课堂。通过免费培训、公益活动等方式,为广大流动少数民族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外教育服务项目。二是打造教育培训基地,寓教于乐提升素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活动,如理论学习、养生保健、书法、计算机、职业技能培训等,提高同胞们的科学文化和道德文化水平,提升民族团结意识。三是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特殊风俗习惯。帮助协调解决劳动就业、子女就学、社会保障、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支持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节日活动,帮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实现“进得来、稳得住”。四是切实做好困难帮扶。联系省内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工作服务点,建立民族地区困难儿童信息库,联合社区在职党员、少数民族联谊会、少数民族志愿者服务队、浙江省少数民族企业家协会等团体对困难儿童进行结对帮扶。2013年10月下旬与景宁畲族自治县郑坑乡、大均乡中心学校开展了以“结对帮扶、赠书、赠衣、赠文体用品等”为内容的“用爱育青苗”民族地区儿童帮扶活动,共筹集了价值4万多元的爱心物资。2014年11月开展“爱心认领”活动,借助爱心展台,向党员群众征集“善心”,与10位大均乡中心学校的少数民族困难学生结对。2014年1月开展“小包裹汇聚大爱心”活动,邮寄14份爱心包裹给大均乡中心学校的困难学生,让困难学生在寒冬也能感受爱心的温暖。

社区少数民族之家的成立和有效运营,受到各大媒体的关注。《浙江日报》、《钱江晚报》、《杭州日报》等省、市级报刊在第一时间做了图文报道,《中国民族宗教网》、《凤凰网》等网络媒体做了广泛宣传。杭州电视台、杭州公交移动电视等媒体也竞相前来采访,社会反响极好。

10年的社区统战工作,冯唐律说,感悟最深的一点就是要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奉献的心,去热爱统战事业,服务统战对象,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到点子上,落到关键处,为统战人士服务好了,反过来,他们也会主动参与到社区建设、社区居民服务中。

(作者分别系东新街道侨联秘书长,东新街道新颜苑社区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推荐快速链接: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中共浙江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