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风采

张钎:舞出一片缤纷天地

字体:
发布时间:2014-04-15 09:24:52
来源:阙 歌

张钎:1978年11月出生,民进会员,杭州新青年歌舞团团长。他自筹资金成立了全省首家自负盈亏的民营文艺院团,至今演出近2000场,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创作编排的舞蹈曾获中国舞蹈荷花奖(舞蹈界最高奖)。积极参与各类文化公益活动,为外来务工人员、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群体公益演出500余场。曾获浙江省杰出进城务工青年、杭州市十佳来杭创业务工青年,是文艺领域优秀青年代表。

一个初春的午后,笔者有幸与杭州民进文艺支部主任、杭州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首家现代舞团的团长张钎相约西子湖畔,在醉人的柳风轻拂下,畅谈现代舞在都市生活的地位和未来走向话题。

2010年,张钎尝试将现代舞与古典宋词相结合,创作了现代舞蹈诗《词风·水调歌头》,参加中宣部、中国文联主办的中国舞蹈界的最高奖“荷花奖”当代舞、现代舞的评比,获得荷花大奖。这一成功的尝试使他信心倍增,面对湖光山色,他激情四溢地说:“我更希望借助艺术形式的创新,为杭州培养更多的现代舞观众。”

“杭州不是只有西湖”,杭州市委领导的一句话,让张钎第一次有了以宋词创作一出舞剧的念头。作为杭州现代舞团团长,创作一部舞剧来为杭州献礼这个想法,张钎已经酝酿很久了。有一天,他的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了几句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宋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空中一轮明月,地上一道孤影,他觉得,如果把这一切搬上舞台,将是极美的情境。他忽然意识到,宋词是南宋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或许从古典文学中更能挖掘出杭州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最后我们看到的演出是:由现代舞演员用肢体语言演绎出5位词人的内心世界,诗词篇章偶尔以光影或书法卷轴的形式成为背景。舞台上,光影变幻,现代感与古典韵味融合,观众很容易就能被其打动。这出时长50分钟的现代舞剧被张钎命名为《词风》。

“我希望抛弃一切旧的形式,突破传统,但是我恰恰忘记了这是宋词,相对现代舞来说,是一门太古老、太传统的艺术形式。”当时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如何找到古典的宋词与现代舞之间的契合点。市文联陈一辉主席建议他改为以诗词为主线,选取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柳永、李煜这5位最有代表性的词人,用现代人的眼光审视他们的人生际遇,观照他们的内心情绪,这样就找到了与现代的结合点。可以说,这一建议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他急切地想把自己的灵感火花搬上舞台。他向杭州市文联请战:“一定要给我这个机会!”这时,距离参加西湖艺术节的文艺汇演只有40多天时间。2010年5月28日,杭州剧院的舞台大幕升起,一出现代歌舞诗《词风》果真呈现在舞台上。

这场演出开始之前,张钎在杭州剧院泡了整整两天。有点紧张,更多的是兴奋。虽然是彩排,张钎还是请了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著名芭蕾舞表演艺术家白淑湘,中国舞蹈研究所所长罗斌进行倾心指导,民进杭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翁启蕴也专程现场助阵。“当天的演出没有一个观众中途离席,你们有机会也一定要来看,太美了”!

《词风》5个片段中,张钎偏爱《水调歌头》这一片段。“《水调歌头》这个篇章讲的是苏轼中秋望月、想念胞弟的人文情怀。所以,在音乐中,我特意用了一个苍老的声音来哼唱,那种苍茫的意境、深刻的人生哲理瞬间表现无遗。”他认为,现代舞是舞者接近自我的最好方式。在选现代舞演员时,张钎更多看重演员的内心。毕竟,现代舞更多的是用肢体语言表现内心的情绪和欲望。云门舞集的《行草》等作品,给了他很多启发。从那时起,他也开始思考怎样才能做出“中国的现代舞”,直到有了《词风》这样的尝试。

“艺术反映一种生活的态度,现代舞吸引我的是自由。”从小,张钎就对舞台特别着迷,至今他依然说不清楚为什么自己迷上了舞台,只能说,“那种感觉蛮好”。但又恰恰是这种感觉让他的艺术创作一直走到今天。

2004年,杭州新青年歌舞团成立,到现在获得过24个省部级以上的奖项。将现代舞艺术元素结合传统文化的创作理念,融入到以市场为生命线的民营文艺团体创作中,作为歌舞团的团长,张钎显得颇有魄力。这场改革,他从2008年起就开始酝酿。那时,演出市场相对稳定,一年演300场左右,但张钎并不满足,他更希望能通过改革和发展提升舞团的艺术附加值。“歌舞团到处都是,每年都有新成立的歌舞团,每年也会有倒闭。作为一家自负盈亏的歌舞团,我们已经在市场中摸爬滚打很久了,深知市场的残酷”。

另一方面,他敏锐地发现了,文化体制的改革体现在市场上,将会给民营院团带来新的压力。“想要在市场生存就必须得改革创新。”他回忆说,当他提出改革与转型时,依然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因为现代舞是小众艺术,市场化并不是强项。“大家都说,新青年歌舞团现在这么火,你何必呢?”现代舞还是一门小众艺术,经营状况并不算乐观。但他决心冒风险,迈出这一步。经过了之前一年的考察,2009年,新青年歌舞团正式成为了杭州现代舞团,也成为了浙江省内第一家现代舞团。

他坦承,自己对并不乐观的市场状况也是有预期的,但始终愿意坚持对艺术的追求:“一开始,我就没指望现代舞团挣钱。现在,我们现代舞团一直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有现代舞这种高雅艺术方面的创新,又从来没有放弃作为歌舞团的市场优势。”另外,杭州市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扶持政策,也给了他信心。“比如,《杭州市优秀文艺作品扶持奖励办法》中就有相关规定获得国家级大奖后,市政府再给予双倍奖励的政策,给艺术家奖励住房,还有青年艺术家的培养计划,这些政策都非常多。我在江苏的朋友们都非常羡慕我们这里的好政策。”可以说,正是这些优厚的政策,为杭州的艺术家们提供了创作的沃土,也让杭州的文化事业改革在全国独树一帜。

张钎认为,除了演出,杭州现代舞团更肩负着推广现代舞,为杭州观众进行现代舞启蒙的义务。现代舞里面有一个特别大的世界,喜欢现代舞的队伍也正渐渐扩大。“现代舞团组团以后,我们一直在选择合适的剧场,做到一年3到4场演出,目的就是让观众对现代舞有更多的了解。”

今年,舞蹈诗《词风》将作为重点剧目进行修改,张钎盼望着能将舞蹈诗再次搬上舞台,让更多的观众来观赏,让《词风》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

身为民进文艺支部主任的张钎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还积极建言献计、服务社会,履行职责。2004年加入民主党派以来,他先后撰写多篇调研文章,组织和参与社会服务工作近200次,其中包括文化下基层、新年山村送春联、赈灾义演、“六一”慰问民工子弟小学、“八一”慰问部队、重阳节慰问敬老院等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工作……问他,累吗?他铿锵有力地说:“不是我一个人,我身边有那么多民进的兄弟姐妹,不累……”大象无形、大音稀声、大爱无言,正因为他具有的这种社会责任感,无论是本职工作还是信仰追求,我们都有理由相信,张钎会越走越好。

推荐快速链接: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中共浙江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