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发明了中国首个复合包装物分离技术
杭州富伦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回收废弃牛奶饮料软包装,并进行再资源化综合处理,生产再生纸、再生塑料粒子、铝粉的高科技企业。创始人羊军是民盟富阳支部的一名普通盟员,自创办“富伦”后就长期专注于纸塑铝复合包装再生利用,已探索牛奶盒“纸塑分离”和“铝塑分离”等专利技术,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将“废弃牛奶饮料盒”还原成“纸、塑、铝”的完全再资源化处理过程,成为发明中国复合包装物分离技术的“第一人”。
第一个“吃到螃蟹”的人
富阳的造纸历史可以溯源至1900多年前的汉明帝时代,素有“造纸之乡”的美誉。造纸业作为公认的重度污染行业,已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发展。随着近年来森林覆盖率的急剧下降,当地很多中小型造纸企业都不得不面对原料短缺的瓶颈。而很多在富阳从事造纸行业的人都发现,工人在给废品分类时,把大量饮料盒当做垃圾填满、焚烧处理。据利乐的环保工程师介绍,一只饮料包装盒有75%纸浆、20%塑料和5%的铝。
这些不可多得的材料之所以被弃之如履的原因就是没有人能找到有效分离铝塑的办法。像牛奶盒这样的复合包装本身就有防水、防紫外线、隔热等作用,因此塑料和铝的复合非常牢固,再加上铝箔非常薄,国内一直没有人能解开这个难题。
2004年,富阳的很多造纸厂老板都在试图寻找这种变废为宝的“捷径”,羊军也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寻找这把能打开巨大宝藏的“钥匙”。为了攻破技术难关,他吃住在车间,自己绘图设计,甚至驱车千里到外地请教师傅。当时的羊军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特别是为了搞试验,将原先生产纸的设备投入试验,使产量急剧下降,甚至出现了亏损。那段时间,纸的价格特别好,只要生产就会有较大的盈利。而羊军为了试验,不仅使整车的车间停了产,而且还需投入更多的资金。
当时有不少人试图用化学的方法,利用强酸强碱强行将牛奶盒的纸塑和铝塑进行分离,甚至还到处托人向专家请教,但都没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羊军以前是个木匠,不懂什么化学分子式,就想用最简单的摩擦原理将纸塑和铝塑分离开来。在搞实验的那几个月里,厂区的夜晚总是灯火通明,失败了就重来,这样重返往复上百次,再从一次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经过半年坚持不懈的探索,羊军终于能使废弃饮料盒在彻底粉碎后实现纸、塑的剥离。随后,他又进一步研发能把粉碎、剥离的纸浆和铝塑复合物分流的工艺,从而填补了国内在处理复合包装分离技术的空白,实现了“零”突破。连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陈克复知道此事后都不禁感慨道:“我们这么多年的书都白读了。”
羊军说,纸塑分离和铝塑分离的技术是要不断更新换代的,因为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机器的性能也要相应地进行调整。原地踏步的技术没有任何生命力。仅去年,在纸塑分离和铝塑分离的技术方面,杭州富伦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就又申请到了四五项国家专利。
携手学校建立回收体系尝甜头
羊军在攻克纸浆、铝塑分离难关后,紧接着又碰到了第二个难题,如果没有人来做收购废弃牛奶饮料盒的事,这个废物再利用的循环产业也无法进行下去。
我国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不强,在回收过程中,牛奶盒混杂在垃圾中,卫生状况差、附加值低、无人愿意单独回收。为了建立回收体系,羊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自己还一次次跑废品收购点,跑垃圾填埋场,去宣传,甚至还提高价格鼓励大家回收废弃牛奶饮料盒。他首先想到在学校实行牛奶盒回收体系。
学生每天都要喝牛奶、饮料,但都没有意识到回收这些废弃牛奶盒。如果能够使学生们培养起垃圾分类回收的意识,那就能在社会上形成节能环保的氛围。想到就做,他向富阳市环保局、市团委和教育局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2005年初,富阳市富春第二小学在羊军的帮助下,建立起了牛奶盒回收站,羊军多次到学校宣讲,使学生们渐渐养成了回收废弃牛奶盒的好习惯。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成效非常明显,已回收约3000公斤牛奶盒,回收空纸盒得到了2000多元资金,富春二小还专门成立了红领巾爱心基金会,将首笔基金捐给了4名特困学生,从而激发了师生的积极性。
富春二小回收体系的建立让羊军尝到了甜头。随后,不仅在富阳掀起了回收废弃牛奶盒活动的热潮,富伦还与杭州市团委、教育局、环保局、少工委、学联联合开展“回收牛奶盒,点燃爱心希望”等活动,持续推进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节约意识、节约观念。杭州市共有近百所大、中、小学校开展了这项活动,约10万名学生参与其中。通过环保教育活动,富伦利用回收物资在杭州偏远山区建立了47个爱心书库,150多个体育角,极大地推动了环境教育的宣传。
在杭州地区建立回收体系的成功让羊军有了信心,他把目光放到了全国市场。于是,他在广州、福建、江西、河南、上海、安徽、山东、江苏等地先后召集了40余名废弃饮料纸盒回收商,建立回收渠道。如今,富伦已在全国17个省和直辖市建立60余个回收点,创造了4000多个就业机会。
羊军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仅2011年,公司就回收了44亿个废弃牛奶饮料盒,节约了用于填埋废弃牛奶饮料盒的土地220亩。废弃牛奶饮料盒利用富伦公司“纸塑分离”、“铝塑分离”专利技术生产再生纸、再生塑料、铝粉,应用于各个领域。相当于种植了24.2万棵十年龄大树,节约了111.36万吨水,节省了21780吨石油、4.4万吨铝矿石,减少垃圾处理费用1760万元,减排二氧化碳11万吨。这些数据也是他在造纸破坏环境的困境下,突出重围的最好诠释。
朝阳产业的“痛并快乐着”
在外人看来,无论是经济利益,还是公益利益,富伦都做得有声有色。但隐忧也同样存在。富伦虽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50多个网点,但其实际回收的饮料盒、牛奶盒还不足全国消费总量的1%。另一方面,富伦原本的回收来源有两个,除自行回收外,利乐提供的边角料也是重要来源。但随着利乐包回收项目合作伙伴的不断增多,边角料不断地分流到各个企业,富伦的原料来源被削弱了,这无疑对企业提出很大的挑战。
今年年初,在披荆斩棘的漫漫造纸环保路上,羊军向富阳市委统战部寻求帮助,说出了他的困惑,如何以合理的价格收购更多的干净的废弃牛奶饮料盒,突破原料来源束缚的问题?
富阳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长夏芬了解情况后,立即采取了行动。1月11日,她带着智囊团前往杭州富伦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实地考察了具体情况,并和智囊团一起探讨问题的解决途径。通过激烈的讨论,智囊团为富伦的发展献计献策,希望通过加大宣传,让人们更注重生活垃圾的分类。
造纸业可以说是富阳的支柱产业,作为造纸厂的富伦公司,既有着传统造纸生产的血脉,又有着敢于尝试突破,在绿色生产中充当先锋的勇气。正如市委书记姜军在今年两会分组讨论期间说的那样,“富阳的造纸需要走转型升级之路,转型得好,把污染治理好,把能耗降下来,就不是夕阳产业,而是朝阳产业”。富伦正是作为这样的朝阳产业,痛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