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名利的音乐人
李献玉,民革党员,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青年诗人,作家,词曲作家,歌手,现为萧山区文化馆专业干部……
在萧山第十高级中学当了13年音乐教师,她年年是艺术节优秀辅导教师,培养了一批批播音主持、声乐高材生。
作为音乐人,她连续三年获全国作曲金银铜奖,并受邀去人民大会堂和中央电视台演唱自己的获奖创作歌曲,她创作了两百多首歌曲,发行了一张作曲、演唱专辑。
她写了几百万的文字,出版了三本书。
她是一位实力派的多产作家、音乐人。
她最让人钦佩的并不是她出色的才华,而是她那颗金子般的心。
从不搞有偿家教,只收家境贫寒的学生进行义务教学
在学校教书时,她年年都带家教,不过她只带那些家贫交不起高额艺教学费的学生,因为她不收费。她说,跟学生产生金钱交易,是件无法接受的事情,那是商家小贩干的事情。她经常牺牲自己的周末时间,不仅没有家教费,还免费提供饭菜。这在很多人看来,简直就是傻子干的事情,她却干得不亦乐乎。
有人问她,那些你无偿教出的学生,有几个还记得你,有没有经常来看望你的?她说,无所谓记不记得,更不期望常来看望。做点好事,不是为了回报,图回报的善良,不是真正的善良,而伪善,是投资。
“我是个做过好事就忘记的人,所以,我活得轻松。”她说。
不做追名逐利的音乐人,为单位、党派、机关团体等志愿创作了大量的公益歌曲。
作为教师,她先后为她所在的学校写了十多首歌,分文不取。虽然她已经调离十中,然而每天学校的广播里,还播放着她创作的校歌和校园歌曲;作为民革党员,她为党派写了《力量》、《我们是一家人》、《你是永远的传奇》等歌曲,还为民革结对子单位,如特殊教育中心、美之园社区、尖山下村写了《爱是希望》、《美丽的家园》、《尖山下,我的家》等主题歌曲。作为新萧山人,她为萧山创作了主旋律歌曲《梦里家园》、《文明幸福新萧山》、《湘湖情》、《萧然传奇》、《湘湖,不老的女神》等。她用自己的文艺才能,抒发着她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美丽情怀。
毅然选择做了一名高墙内的志愿者——文艺感化辅导员
从2008年开始,李献玉开始走进看守所,用她特有的才华开始了她的监所志愿者生涯。从警官到在押人员,都是她精心辅导的对象。几年间,她带着民警们,把她作曲的《萧山监管之歌》,唱响在杭城的监管系统,获得很高的评价;她的身影,忙碌在看守所每年的中秋、国庆、新春晚会上。在一间狭小而封闭的监室,与一群在押人员同唱共舞,在艺术作品中一起笑一起哭,与在押人员情同亲人和朋友。她的眼里,没有犯人,只有亲人。她的心里,没有犯罪,只有过错。
她不仅教他们艺术知识,还给予他们在高墙里难以感受到的可贵友情,用自己的真诚感化他们的心灵。
六年来,她一共为看守所写了十八首歌,这些歌如果要算创作报酬的话,足有好几十万。然而,她没有收取一分钱。她说,奉献,就应该是无偿的,有些时候,付出是不需要回报的。
她不富有,然而却是一个乐善好施的慈善家
她一直很清贫。
对于她来说,富有,不是用钱和财产来衡量的。这些年来,她不记得自己捐助过哪些人,因为她从来不留名,更不允许中间人把自己的姓名告诉受捐对象。她说,不需要对方感谢和回报,就像鸟儿飞过不留踪,好事做过,就应该忘记。
很多人会说,我现在没钱,没有做慈善的能力。她说,这是为自己的冷漠寻找理由。慈善,是一种行动,而不是一种能力。经济处在任何程度的人,都有能力进行捐助,钱少时捐少点,钱多时捐多点。
李献玉正是这样做的。
她为读不起书的孩子捐钱,为越战中牺牲老兵的家属捐钱,为素不相识前来求助的伤残农民工捐钱,为看不起病的穷苦家庭捐钱……
李献玉常说着一句话:好人是这世界上的魂,是这世界上的根,做人,就要做一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