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医卫人员队伍建设
1、城乡之间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乡镇医院的医技人员大多还是以初级职称为主,中级职称人数较少,高级职称人数更少。
2、城乡之间卫技人员生存环境差距较大。目前,由于镇(街)卫生院与县(区)级医院相比,在医技上存在较大差距,他们在医技上得不到很快提高,且工作、社交、生活等条件较为艰苦,所以大多数非本地的医卫人员存在不安心工作现象,他们千方百计想往城里调,为人民服务、为患者解忧的观念较为淡薄,具有得过且过的表现,导致患者对医生产生信任危机。由于乡镇医院设施设备较差,基层医卫人员学历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偏低,使农民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缺乏信任,加之现在交通比过去方便,有病到县(区)级医院并不难,因而镇(街)医院门前冷落,难以为继,无法发挥合作医疗载体的作用,同时使不应转院的病人往上一级医院转,这不仅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而且直接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现象的产生。另外,由于条件差,收入低,留不住好医生,没有好医生,患者不愿来这里看病,患者少,收入少,医院条件改善不了,如此这般,形成恶性循环。
3、卫生人力资源建设投入总体不足,人力资源和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建议:
1、下乡支援农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把卫生经费的扶持重点调整到农村,建议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凡是区级医院的医生晋升职称,必须下乡支援农村。并且要落到实处,不能流于形式。这样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卫生单位的医疗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水平,为农村居民就近提供质优、价廉、便捷的医疗服务,缓解农民“看病难”问题,而且有利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最终有利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和完善,促进城乡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提高收入水平。多渠道提高农村医卫人员收入水平,改善其生存发展的软环境。要切实落实省、市政府财政对卫生院的补偿政策,努力提高农村医卫人员的收入水平,合理解决乡村医生的报酬问题,尽量缩小与区级医院医生之间的差距,创造条件吸引高学历、高技术人才向基层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流动。
3、加大资金投入。大力筹措资金,加大对基层卫生建设的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医卫人员工作及患者就医的硬环境。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财政要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
4、加大改革力度。农村医疗卫生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要加大,建立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多形式、多渠道选拔录用人才。
5、加强管理力度。要加强农村医疗市场的清理整顿和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取缔不合准入标准的卫生机构和无证行医现象。提升服务,提高技术,努力扩大农村医疗机构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