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渲染校园凶杀事件容易引发更多类似犯罪
当下,学生的人身安全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校园成为安全恐慌地带,犯罪嫌疑人冲闯校园已经形成学校安全的“瘟疫”,过度的宣传报道也给犯罪人、心理疾患者以“心理暗示”,无形之中带有了诱发效应。因此,当前急需为学生、为家长营造校园安全的外围环境,加强外松内紧的有效“管控”,加强宣传报道的疏导。
根据当前学校安全突发性事件多的状况,我们建议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学校安全防范。规范校园安全工作责任划分和学校安全管理措施,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学校安全工作原则,增强师生的责任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真正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学校安全网络。
二是加大对潜在犯罪者的管控。一方面建立全社会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化解潜在的社会矛盾,对特殊人做好相应的心理疏导;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把黑手伸向弱者的犯罪人,树立法律的威严,强化对有犯罪动因者的震慑力。
三是要从心理的角度淡化该类事件的社会影响力。福建南平事件发生以后,部分媒体报道过度渲染,甚至表现出对犯罪人的同情,这种错误的舆论导向会诱发不健康的社会倾向。同时,媒体不宜对该类事件做渲染性报道。心理学上有“行为传染论”,某人有某种预定的行为动机,通常会被一个案例所诱惑,进而导致传播性的行为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