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文化强省”应抢救“原声态”、推广“原声态”

字体:
发布时间:2010-06-06 10:18:02
来源:admin
2010511,历时一个月的第四届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落下帷幕。我省代表队(下称“我队”)首次成功跻身青歌赛团体决赛,并又幸运地闯进团体第二轮,但最终还是被广西队以超出0.63分的微弱优势淘汰,尽管如此,与已往几届青歌赛相比,已是我省参加青歌赛以来的最好成绩了,但与我省作为一个经济、文化强省是极不相称,因为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如广西、云南、湖北、贵州、青海、新疆等代表队都比我队走得更远,这应当令我们汗颜和反思!他们的优势在于将原声态唱法作为青歌赛舞台的主打。反观我省代表队,竟然没有一个原声态组合,也没有一首原声态歌!

难道我省原声态唱法的曲目真的是一片贫脊?翻开我省原声态唱法的历史,嘉善的田歌、畲族的山歌、象山的渔歌,还有温州、衢州等地的民歌,都是我省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如:其中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的嘉善田歌,早在20世纪50年代在田歌联唱《黄浦太湖结成亲》、60年代田歌女声独唱《送粮》等在省内获奖后即录制唱片,并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为常播曲目,一时在全国流行并一直传唱到90年代。其间,有2名田歌手曾获得“浙江省民间艺术家”称号。2004年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以嘉善田歌为创作素材的音乐剧《五姑娘》获得文华奖。又如:被誉为”奇葩朵朵放光华,香飘寻常百姓家”的东阳民歌中的《韭菜歌》、《盼姑娘》、《亲家母》三首歌早在1956年由浙江歌舞团合唱队排练后参加全国第一届音乐周演出,接着在全国性的《歌曲》、华东地区的《广博歌选》、《浙江歌选》等刊物上介绍,并灌制成唱片。2005525东阳民歌《凤仙花子》、《百工莲花》又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大舞台上一展风采,成了央视“中国回忆”栏目中江南民歌的代表作。具有悠久历史的畲族山歌《盘古皇歌》、《种田歌》、《白扇歌》等已于2006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嘉善田歌也已被列入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另外,还有乐清山歌《对鸟》、温州山歌《叮叮当》、衢州民歌《绣花鞋》、《挑水歌》等都是为当地老百姓中流传很广的原生态民歌。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我省的“原声态”“断了层”?一是城市化和现代化给我们带来舒适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在摧毁着原声态的环境,因为开山筑路,毁田建房,大量的“原声态”已被钢筋混凝土所淹没;二是岁月磋跎,许多民间老歌手还未来得及发扬就相继离世,在原声态的发源地,许多年轻人不知道“原声态”为何物,如畲族小孩连畲语都不会,如何让他们唱畲族民歌?耳濡目染的是胡里花哨的流行乐;三是心态浮躁,一味追求现代华丽的外表,我省报名参赛的歌手中不乏有从匈牙利、英国、奥地利等专业音乐学院留学归来的博士生、硕士生,就是没一个从山间小道、乡间田野来的年轻后生;四是各级政府不重视,即重经济建设、轻特色文化建设等。

为此建议:

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应赶快制订相关政策将抢救、挖掘、推广我省原声态民歌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具体有以下几方面工作:

1、文艺工作者应坚持不懈到我省原声态民歌发源地去采风,以挖掘出当地原汁原味的民歌。

2、将现有的和挖掘出来的民歌进行整理后,派专人到乡村进行传唱。

3、搜索还健在的民间歌手,动员他们传唱,并及时将他们的声像同步音录、录像,并支付报酬。

4、运用各种形式推广、普及原声态民歌,如开展乡村民歌擂台赛、对歌会等,对组织的好的乡村及拥跃报名参赛者包括优胜者应给予物质奖励;对好的苗子优先推荐到专业艺术院、校学习等。

5、以上所需经费应列入财政预算,并专款专用。

]]>
推荐快速链接: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中共浙江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 2007-2025 中共杭州市委统战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8035058号-1

单位地址:富春路188号B座26楼 邮编:310006

技术支持:杭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