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对进一步完善新医改的几点建议

字体:
发布时间:2010-06-02 08:01:13
来源:admin
1、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的合理科学布局配置应作为新医改的刚性要求之一

就目前我国医疗机构的分布、承担的职责等现状来看,一、二、三级医院之间的定位差异性不强、提供的服务基本雷同。大医院竞相比较门急诊量、住院病人数量,借助其实力和规模与小医院抢饭吃,使得小医院门可罗雀、“吃不饱”。而提高几个百分点的报销比例并不能吸引持“有病当然要去好医院看”想法的病人,造成了整个医疗体制的非良性循环,医疗资源配置形成极不经济的“倒金字塔形”。

建议将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的合理科学布局配置作为医改的刚性要求之一,对不同级别医院的分工做明确划分,充分发挥城市医院在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育、科研以及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的作用,重建中国医疗卫生正金字塔结构。将过度集中在三级大医院的医疗资源下放,以优惠政策鼓励城市大医院的医务人员流动到小医院甚至是乡村卫生服务中心,使整个医疗资源配置趋于合理,改变大医院吃不了、小医院没得吃的现象。

2、新医改应建立问责和监督制度

医改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必然会产生公众利益、部门利益、地方政府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博弈,应提前建立问责和监督制度,明确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具体权限和责任,明确问责和监督的具体办法,从而保证执行方案“不走样”,为公众利益服务的医改政策能真正得到落实,确保地方政府卫生投入资金及时到位;不执行相关政策的政府部门被问责。

医改投入要成为政府的硬指标硬任务,政府对此应像抓科研、教育和固定资产投资那样予以重视,并将医改投入政策机制化、固定化、长期化,从而使整个医改工作更有力度、深度。

3、新医改的重心要从治病转到防病上来

有数据表明,2005年中国的疾病经济负担约为2.36万亿元,各种疾病的直接和间接经济负担占GDP12.9%,其中慢性病占到了约三分之二。从这些数据上可以看出,如果只在“诊断和治疗”系统上投资,而忽视各种健康风险因素对80%健康人口的损害,疾病人群必将不断扩大,医疗保障系统最终也将不堪重负。

因此,新医改要从根本上抛弃只关注“病”的落后观念,将重心从治病转变到防病上来,从只关心20%病患的看病问题到关心以80%健康人为主的全民健康,用最新的健康领域的科学进展指导国民真正关注健康、学会管理健康。政府可以针对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如烟草消费、膳食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等,采取各种公共卫生干预措施:逐步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将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列入医保报销范围;为婴幼儿提供生长发育检查;为每一位孕产妇提供生育保险;为35岁以上妇女提供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等慢性病患者提供社区干预措施;扩大免费预防接种范围、增加品种、延长时间等等。

4、新医改要让医学人才有序流动起来

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因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水平的不信任,居民看病还是会“舍近求远”、“弃简就繁”去大医院,这充分反映了医疗技术水平对患者选择就医时的重要影响力。医疗技术这种软实力主要取决于医疗人才,而正规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怕锻炼机会少、发展空间小、职业生涯难有进步,有工作经验的中高级职称医生怕体制机制、政策不同影响个人利益,都不愿去基层医院。新医改要让医学人才流动起来,    建议出台倾斜政策吸引适宜医学人才进社区:

1)瞄准医学专业人员最在乎的价值和身份认同,对于自愿长期固定支援基层的二、三级医院的医务人员保留其事业编制,适当延长其退休年龄;

2)给予一定的下基层工作津贴,此项开支列入财政预算;

3)将进基层医疗机构列入户籍政策倾斜范围,并作为经济适用房申请的优惠条件之一;

4)建立起优惠政策调整的长效机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生现实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政策内容,以增加其吸引力,让下基层的医务人员总有“奔头”。

5、新医改要更加关注乡村医生的生存与发展

乡村医生是在农村最基层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一支非常重要的队伍,在历史上曾经为保障广大农民的健康、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也仍然承担着8亿农民看病就医的第一级接触的责任。

目前我们国家乡村医生已经近百万人,近几年来,通过多种形式的培养培训,已有近十万名乡村医生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的资格。未来三年内,国家还将对乡村医生进行总量达137万人次的培训,通过各种培训机制,不断提高这支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参加培训者的年龄结构有不合理之处。目前针对乡村医生的培训,受训资格限于有证的村医,而绝大多数有证村医是年龄较大的老村医,年轻村医仅仅占培训中的百分之二。但年轻的乡村医生是未来农村医疗的主要力量,应作为受训重点,加强培训,提高其医疗水平能力。

医改方案提出政府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要给予合理补助。现在全国已经有23个省市制定了对乡村医生补助的具体政策和标准。但是一个月几十元的补贴,与其所担当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不相适应,也很难起到激励作用。为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乡村医生关心的待遇问题需要妥善解决。

6、实行“药事服务费”前应充分论证后再实施

增设“药事服务费”可体现医生医疗技术的价值,为医生的技术性服务做出合理补偿,使得医生的专业及服务水平更受重视。但增设“药事服务费”牵涉面广,操作中有许多具体问题有待解决。

如不明确药事服务费计量标准,医院可借此不断分解处方,提高服务费总额,势必会造成医保基金的虚假、过度消耗,最终损害投保人的利益。而在细节问题上,如以每处方药物种类或每处方总价计算,可能会让病人受为配齐药物而来回奔波之苦,而以每病人计算则体现不出他科会诊医生的劳务价值,影响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增设“药事服务费”前应充分论证,确保“药事服务费”顺利实施,其政策本意能真正落实。

]]>
推荐快速链接: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中共浙江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 2007-2025 中共杭州市委统战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8035058号-1

单位地址:富春路188号B座26楼 邮编:310006

技术支持:杭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