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广“社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建议
一、养老模式的对比与分析
(一)家庭养老
在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养老文化中,“靠儿养老”等家庭养老方式是绝大多数家庭所采取的养老方式。凡生活能自理的老年人,一般不愿意选择机构养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城镇中“四二一”家庭人口结构的形成,以及老年人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很多子女抽不出时间来细致地照顾老人,另一方面高龄、患病和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养老愿望难以得到满足,机构养老成为越来越多人或无奈或主动的选择。
(二)机构养老
截至2008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达到1.6亿, 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805万,约占老年人口的总数11.29%。
按照国际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50张测算,全国老年人共需养老床位800万张,而目前仅有250万张,床位缺口达550万张。按照老年人口与护理人员配备比例3:1测算,全国有2830万老年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共需养老护理员1000万人,而目前全国养老机构的职工只有22万人,其中取得职业资格的仅有2万多人。
由此可见,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都将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社会对养老机构和专业护理的需求急剧增加。 但是,目前中国养老机构和护理人员的严重不足,将使大多数人不可能实现机构养老。
(三)老人心愿。
一是渴望在自家养老。第一,节省费用。在城镇中,占85%的老人拥有自己的住房,他们认为如果能自理,住在家里最好,可省去一笔入住养老院的管理费用。第二,自由自在,不受集体生活约束。第三,便于朋友走动,不离开老街旧邻和熟悉的社区。第四,便于子女探望,增进亲情交流。二是希望社区能够提供多种项目的有偿服务。特别是那些经济条件好、退休金高、年龄较高、处于半自理状态,却又不愿进入养老院的老年人,迫切希望通过支付一定费用,由可靠的社会机构选派专业人员前来帮助自己。
(四)“社家养老”
所谓“社家养老”,就是俗称的社区居家养老。以往的居家养老,是指依靠养老金在自己家里养老。而社区居家养老则是依靠一个功能齐全的家政服务网、居家护理网、社区关爱网、电子监护和紧急救助网构成的社区居家养老社会服务体系,是将社会力量和家庭资源进行整合,以老年人为本,以家庭为基础,老人接受社会服务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近年来,社区居家养老开始成为世界养老的主流方式,瑞典斯德哥尔摩市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比例占到91.7%,美国该比例为85%,中国该比例也在85%以上。美国国家就地老去委员会执行董事彼得·贝尔说:“家有其固定价值,在家里个人有成就感和一定程度的安慰感,这些感觉搬到其他地方后无法复制。”
二、“社家养老”模式的探索
对比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的不同后可以发现,居家养老缺的是老人院的食堂、医务室和专业的照顾陪护。如果社区也建有食堂、医务室,并因人而异为老年人配备专业陪护人员,那么社区就可以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老人公寓。
杭州市拱墅区即以社区为单位,在全区建成了47个助老助残服务站,由200余位助老助残服务员,向辖区近3000余名残疾、独居、空巢、高龄、病残等老残人员提供免费服务,低偿、有偿服务覆盖拱墅区6万余名老年人。并已建成社区爱心食堂11个,理发室24个,同时还依托先进的
三、建立完善“社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
“社家养老”模式符合老年人和广大社会成员的共同期望,更符合我国家庭结构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和城镇家庭独生子女的基本国情。建议尽快在全国范围内试点“社家养老”模式,探索建立完善的“社家养老”服务体系。
1、建立组织。“社家养老”工作涉及面广、需协调的部门多,必须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建议成立“社家养老”工作领导小组,或明确该项工作的职能部门,确定“社家养老”工作的远近期目标和任务,具体负责政策制定、经费开支、规划布点,以及协调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2、规划布点。“社家养老”工作的重点在社区,要以社区为单位设置“社家养老”工作站,每个新建小区都要规划建设 “社家养老”工作站,已建成旧小区站点用房由政府回购添置。 “社家养老”工作站装修和设备配备,以及日常维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根据各社区实际居住的60岁以上老年人和残疾人人数核拨。“社家养老”工作站分标准型和示范型站点两类。其中,标准型站点建筑面积为40—100平方米,满足工作室、接待室、服务呼叫系统等基本配置即可;示范型站点的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以上,必须集日托、康复、爱心食堂、理发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
3、人员管理。每个“社家养老”工作站配备1-2名通过考核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专职工作人员,建议参照社区工作人员待遇。一般照顾人员,建议参照杭州市拱墅区的做法,由“持就业援助证”的助老助残公益性岗位服务员担任。但他们必须热爱老年事业,精干高效、富有专长,把扶助老人作为自己的专业和事业,一般1名公益性岗位服务员要服务5至8名经过社区公示被确定为免费服务的老年人和残疾人,其他要求服务的老年人可以以低偿的价格享受各类服务。
4、界定对象。“社家养老”工作服务对象分为重点服务对象和一般服务对象两大类,重点服务对象主要为社区残疾、独居、空巢、高龄、病残等“五类”人员,名单每半年确认一次,经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社区调查审核,并在社区公告栏内公示一周后确定,服务性质为免费服务。一般服务对象为社区所有除重点服务对象以外的其他老年人,服务性质为低偿、有偿服务。
5、明确内容。“社家养老”工作服务站主要提供生活照料、代办代购、中介联系、精神慰藉、就餐送餐、医疗康复等几项服务,基本解决老年人生活需求和精神诉求。例如,对日间家里无人照料能够“走出来”的老人,提供看护、休息等服务;对卧床不起无法自理或者患有痴呆症的老年人,不用去医院就可以在家接受“社家养老”工作站派出的专业人士的护理服务。同时,建立功能齐全的家政服务网,即由“社家养老”工作站组织的,整合社会各方资源,为老年人提供的低偿家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