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杭州编制“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的若干建议
同时,我市人才工作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诸如: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人才的国际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高层次领军人才的载体相对缺乏;居住成本过高制约了人才的集聚;人才素质和能力、人才队伍结构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科技创新人才相对短缺、人才工作机制不够灵活、人才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等突出问题。因此,杭州必须科学规划人才发展,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对此,笔者认为杭州编制“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大调研力度,认真研究今后一个时期杭州市人才发展规划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专人负责,抓好工作责任的落实;同时,注意做好与其他规划和政策措施的衔接,维持工作的连续性。通过科学编制“十二五”人才规划,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第二,认真总结“十一五”期间我市人才工作经验,全面贯彻落实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市,形成杭州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新局面。认真落实杭州市关于“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进全市人才队伍持续健康发展的大事情,要求各县区、各有关单位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按要求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任务。
第三,高度重视和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切实做到规划数据充分详实,规划中要体现新的工作思路、新规律,创造性地解决人才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要根据人才需求和借鉴国内外经验,提出可行的人才政策体系;此外,“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还要与世界城市的背景及杭州打造国际宜居城市等目标切实结合起来,使之切实成为未来五年杭州在人才发展战略中的行动纲领。
第四,要突出我市人才工作战略重点,进一步调整优化人才的专业布局、产业布局和区域布局,统筹城市和农村之间、经济领域与社会领域之间、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人才资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明确我市人才工作主要任务,大力开发创业创新人才、国际化人才、现代服务业人才、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休闲旅游人才、文教卫体人才等杭州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急需人才,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六支人才队伍建设,努力使杭州成为海内外优秀人才集聚高地和创业天堂。
第五,立足于“十二五”发展,突出急需、紧缺、基本需求型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引进,进一步完善我市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要立足于近期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围绕企事业单位、高校等用人主体需求,认真研究解决当前我市人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充分发挥在杭高校的“人才库”、“智囊团”作用。
第六,进一步完善各项人才政策,加快集聚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政策对人才工作的引领作用,对现行人才政策进行梳理、完善和提升,进一步创新政策体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当前,要抓紧出台做好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和引进年轻高层次人才住房补贴等文件。同时,加强对周边发达地区人才政策的调研,提出具有杭州特色的、富有竞争力的新的人才政策,努力把杭州打造成为人才政策“洼地”,加快集聚高层次人才来我市创业发展。
第七,抓创业平台建设,搭建人才创业创新平台。借助国家、省有关部门力量,举办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大会,搭建海外高层次人才与项目的对接平台。在我市“一区两园”基础上,推动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向县、市延伸,加强创业园规范化建设,成立大学生创业园、扶持大学生入园创业企业。同时,加
第八,抓重大人才工程,增强杭州人才竞争实力。配合人才办实施好杭州市全球引才“521”计划,拟定新一轮杭州市“131”人才工程培养办法和我市重点发展领域中小型企业创新团队选拔办法,完善钱江特聘专家计划实施办法和实施细则,加快集聚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
第九,深入实施“人才资源区域合作”战略,继续加强杭州同上海、南京等城市在人才工作上的合作力度,创新人才流动、人事代理、资格互认、培训互通等制度,有效推动长三角人才资源开发一体化以及杭州同其他城市在人才开发和引进上的一体化。
第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人才环境建设,具体言之:一是加快经济建设和发展,为人才发挥作用提供事业平台。二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加大人才公寓建设力度,不断提高教育、医疗水平,完善文化娱乐设施,改善生活环境。三是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营造宽松政策环境。四是加强宣传力度,树立优秀人才典型,实施人才奖励,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五是构筑并完善人才信息网络,如建立各种人才信息库、联系留学生组织和海外华侨华人团体、培育国际猎头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