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借贷”直逼“官方银行”的“金融危机”绝不容小视
一些个人和公司通过一个个非官方的借贷网络平台,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可为注册会员成功办理借贷业务,一笔业务金额少的几百,多至几十万。运作程序简单:只要借款人提供的材料(如身份证、毕业证书、信用卡对账单、进货单、报税单等)真实可靠,一般在两天内会通过审核,借款人可以在信用额度之内发帖借款。借贷网络平台则为借贷两边提供从信息发布、资料审核到转账借款、利率计较、按期还款的“一条龙”式服务。老道的网上借贷平台,还引入了担保公司对贷方的本金安全进行担保,通过财付通、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对资金进行监管。
这样的网上借贷平台早几年前就在美国等地出现,而中国则是去年才出现,比较活跃、影响力较大的网络信贷平台多集中在北京、深圳、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有些网站每月的流水金额近2000万元,年交易金额超过亿元。才短短的一年时间,有家网上借贷平台已经注册网友20余万人,完成千余笔借贷交易。可以断言,这样的网上借贷平台席卷全国已经指日可待!
任其无序发展,必定会出现诸多问题:
一、身份无法验证
网站要求先注册为会员,填完基本信息外还可以完善详细信息,其中包括身份证等证件的电子版。网站有自己的验证系统,还进行手机实名认证。但毕竟连人都见不着,造假很有可能。
二、免信用担保,后果不堪设想
网站只提供借出人和借入人沟通的平台,一旦双方自愿也就达成了共识,无需任何担保。实际操作中,极大部分是守信的,小部分会失信,有极少数还有可能利用这个平台实施诈骗。
三、欠款无人追偿
在无法确认个人信息真实性前提下,即使将个人审核资料进行网络曝光,也未必就能够按图索骥找到当事人。就算网站会全力配合借出人提供各种支持,也难以避免还款追收不到的情况发生。进行法律诉讼会有很大难度。那么,在虚拟网络中曾经沟通的好好的双方因一方失信或诈骗而愤怒,转向现实中去追查、讨要,有可能还会闹出人命。
四、无人监管
网络借贷平台可以帮助一部分人实现借贷需求,这是事实。但一旦发生逾期不还行为,即使诉诸法律渠道也未必能把钱追回来,最终损失的还是网友本身。另外,从技术角度看,这类网站只是一个简单的论坛式的沟通平台,根本不能够保证客户信息的安全。那么,这种打着“网络借贷”旗号的网站如何界定,是否具有经营资格,究竟由谁监管?如果网站从事借贷业务,从某种程度讲网站已具备金融机构的要素,这就需要到银监部门登记注册。但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银监部门没有对此实行任何管理。
五、星火燎原,挑战金融市场,挑战法律
1、规模挑战。虽然小,但多如星星,其规模就相当了得,超越“官方银行”贷款之势是有可能的。
2、客户挑战。低端客户群体大多被挡在了各金融机构的融资大门外。在资金强烈的市场需求下,这些人无奈选择“网络借贷”。
3、产品挑战。与商业银行严格繁杂的借贷手续形成鲜明对比。
4、利率挑战。贷款利率高于金融机构,低于民间借贷,有巨大市场。另外,利益也让出借人冒着风险前进。
5、担保挑战 。无担保或简单担保。
总之,“网络借贷”给法定金融市场带来的挑战是多方面的,必须引起广大金融机构决策者的深思,“网络借贷”虽然存在着诸多不严谨、不规范性,但也给多元化经济下的金融服务带来一些有益的启迪。为此建议:
一、高层银监部门应尽快开展调研,了解实情。
二、商议对策。
三、立法。无须单独为此立法,只要在现有法律基础上增加“条例”。
四、堵与疏。对严重违法者严厉打击,对守法者给予保护。怎么挡也估计挡不住,只有疏导、引导、使其逐步走向规范化、合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