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打操控市场的垄断行为——“囤地”
一、“囤地”的危害
1、囤地是造成高房价非常关键的原因之一。
2、囤地是一种操控土地、房地产市场的垄断行为,能够肆无忌惮地躺着圈钱,容易引起民众极大公愤。
3、对“闲置土地收回”早有明文规定,但政府苍白执行。不少事例也证实“官商联袂以地谋私”。这已导致民众对政府、国家的诸多不满。
4、以“囤地”来“圈钱” ,妨碍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发展,直接挑战着国家法律底线。
5、“囤地圈钱”是拉大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之一。
二、“囤地”的原因
1、地区规划调整或拆迁工作没有完成等客观原因造成“囤地”。
2、地段不好,开发商认为开发的价值不高,而出现“囤地”。
3、经济实力欠佳,贷款支撑缺少,无力开发,无奈“囤地”。
4、技术支撑不够,不敢盲目开发,无奈“囤地”。
5、以“囤地”来“圈钱”比开发房产更有利可图,而国家对此又几乎不打压,故有意“囤地圈钱”。
6、层层转手倒卖土地,造成“囤地”。
三、“囤地”的对策
1、国土资源部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地毯式地调查地方政府的“土地小金库”和批而未用土地即“囤地”的真实数据,统一入档。也可先让开发商在规定时间(10天内)自查自报地块各项基本资料。
2、对查实没有不可抗拒原因造成的“囤地”,果断依既定法规执行,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坚决无偿收回,重新安排使用,绝不手软。
3、对现有“囤地”存在的地方政府,可既往不咎。但明确规定,从今往后出现“囤地”的,务必要追究开发商、当地政府“一把手”和当地国土部门“一把手”的责任。
4、创新“囤地”处置办法。如:土地闲置费递进式收取等 。
5、在当地政府网站公开政府土地库存和批出土地详尽信息,自觉接受社会和舆论的监督。把日常督察权交给老百姓,并实行有奖举报。这一招可以“四两拨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