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严打操控市场的垄断行为——“囤地”

字体:
发布时间:2010-09-07 07:26:39
来源:admin
日前,国土资源部派出31个调研组,赴31个省区市开展全国大规模调研后,于820公布了数据,截止到20105月底,全国闲置用地是2815宗,占地是16.95万亩。我们认为现实中远不止这些。近年来,国土部年年在出重拳打击囤地,可事实是:“囤地”前赴后继,数不胜数。这说明短期的打击,局部的打击,个别的打击,完全不起作用。

一、“囤地”的危害

1、囤地是造成高房价非常关键的原因之一。

2、囤地是一种操控土地、房地产市场的垄断行为,能够肆无忌惮地躺着圈钱,容易引起民众极大公愤。

3、对“闲置土地收回”早有明文规定,但政府苍白执行。不少事例也证实“官商联袂以地谋私”。这已导致民众对政府、国家的诸多不满。

4、以“囤地”来“圈钱” ,妨碍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发展,直接挑战着国家法律底线。

5、“囤地圈钱”是拉大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之一。

二、“囤地”的原因

1、地区规划调整或拆迁工作没有完成等客观原因造成“囤地”。

2、地段不好,开发商认为开发的价值不高,而出现“囤地”。

3、经济实力欠佳,贷款支撑缺少,无力开发,无奈“囤地”。

4、技术支撑不够,不敢盲目开发,无奈“囤地”。

5、以“囤地”来“圈钱”比开发房产更有利可图,而国家对此又几乎不打压,故有意“囤地圈钱”。

6、层层转手倒卖土地,造成“囤地”。

三、“囤地”的对策

1、国土资源部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地毯式地调查地方政府的“土地小金库”和批而未用土地即“囤地”的真实数据,统一入档。也可先让开发商在规定时间(10天内)自查自报地块各项基本资料。

2、对查实没有不可抗拒原因造成的“囤地”,果断依既定法规执行,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坚决无偿收回,重新安排使用,绝不手软。

3、对现有“囤地”存在的地方政府,可既往不咎。但明确规定,从今往后出现“囤地”的,务必要追究开发商、当地政府“一把手”和当地国土部门“一把手”的责任。

4、创新“囤地”处置办法。如:土地闲置费递进式收取等 。

5、在当地政府网站公开政府土地库存和批出土地详尽信息,自觉接受社会和舆论的监督。把日常督察权交给老百姓,并实行有奖举报。这一招可以“四两拨千斤”。

]]>
推荐快速链接: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中共浙江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 2007-2025 中共杭州市委统战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8035058号-1

单位地址:富春路188号B座26楼 邮编:310006

技术支持:杭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