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治理创建、评比活动过多过滥的建议

字体:
发布时间:2010-07-14 08:04:35
来源:admin
近年来,全国上下各级各类创建、评比活动名目繁多,令人瞠目。如“卫生城市、双拥模范城市、生态城市、森林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卫生强县区、科技强县区、体育强县区等等的创建活动”;“ 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名优企业、最有影响力企业、党员先锋、青年先锋、先进集体和个人等等的评比表彰活动”。各级政府部门利用好的载体推动各项工作发展是好事,但笔者发现过多过滥的创建、评比活动与有关部门的初衷大相径庭,劳民伤财和腐败现象十分普遍。多年来,各有关部门均没有引起重视和正确等待,以至此类现象越演越烈。创建、评比活动中巨大的人力、财力浪费和腐败滋生现象不容轻视,及时治理已刻不容缓。

一、存在问题

(一)浪费现象。在创建、评比活动中,根据考核验收标准和细则,都要准备大量的工作台账资料,部分资料是平时积累,更多的需要临时补充。创建、评比过程中,纸张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也无法估计,而且,大部分资料在创建、评比活动结果就成了废纸和垃圾,占用空间,无人过问,这与当前倡导的“低碳生活”是背道而驰的。去年克拉玛依市将40个评比达标项目列入拟撤销,涉及资金133.14万元;宁德市拟取消28个单位175项评比达标表彰项目,节省开支57万元。由此可以推断我国每年评比达标化费财力之巨大是触目惊心的。人力的浪费更是无法估量,面对活动,基层苦不堪言: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开大会小会,发文件、写材料,接待检查团……疲于奔命,严重影响本职开展的工作。浪费还牵涉基层,有些部门借评比达标活动之名,向基层、企业和群众乱收费、乱摊派、乱要赞助。基层、企业等有苦说不出,只好硬着头皮执行,但心生怨气。

(二)造假现象。一些政府部门平时工作不够到位,为达标通过创建、评比的验收,对重要数据进行造假,欺骗评委、专家,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较为普遍。更致命的是,造假让广大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大大下降。

(三)腐败现象。在创建、评比活动中,由于监督机制的漏洞,政府部门请客吃饭、迎来送往做好接待工作是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各种经费支出巨大,明的公务接待不说,礼金礼物也是十分惊人的。

(四)专款不专用现象。通过创建、评比活动考核验收后,上级政府部门会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所谓:“以奖代拨、以奖代补”。一些创建、参评单位对下拨的专项经费未做到专款专用。

(五)搞政绩工程。一些地方为了顺利通过创建、评比,缺少科学规划,临时搞政绩工程,事后又缺乏长效管理,如农村候车点、农村体育设施、农村垃圾处理设施等,事后损坏,无人问津。

(六)实效性问题。不少创建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实效,但效果并不明显,如:双拥模范城市、体育强县区创建等活动,并没有多大的效果,起不到什么示范作用。

二、建议

1、解决创建、评比过多过滥问题。中央纪委牵头,在全国范围内彻查创建、评比过多过滥问题。制定《行业创建、评比活动实施办法》和《治理创建、评比过多过滥的长效机制》。

2、完善考核方式。考核评比要轻台账、重现场,轻文字、重数据,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少一点表面文章,多一点对广大群众有益,对事业发展有益的实事,减少浪费现象。

3、加强监督管理。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各级各类创建、评比活动的监管和审计,杜绝造假、腐败漏洞。

4、建立长效机制。不要为创建而创建,创建、评比活动结束后,政府部门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创建、评比成果,对下拨的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有效推动工作,对一些建设项目要有规划,加强事后动态管理。

]]>
推荐快速链接: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中共浙江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 2007-2025 中共杭州市委统战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8035058号-1

单位地址:富春路188号B座26楼 邮编:310006

技术支持:杭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