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杭州“书法名城”基础的几点建议
然而,作为国家级的“书法名城”,我们在书法艺术的全民普及,特别是在中小学生的书法教育方面还远不及其他一些城市。不论是写字课的普及、写字教学的质量、各级领导对写字课的重视程度,还是学生书法作品的数量、教师写字教学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总体都不是特别理想。我们的写字课程开设不是十分规范,大多学校没有专职的老师,没有《写字》教材的调研机构,许多学校甚至没有开设写字课。尽管每年中小学的各级书法比赛上杭州也能拿几个大奖,但这些大多数是家长把孩子送到业余培训班学习的成果,尚不能代表杭州中小学生书法的普及水平。
杭州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书法传统、丰富的书法遗存、杰出的翰墨名家,这些是老祖宗留给杭州人的宝贵遗产,要保存和发扬“中国书法名城”这顶华丽的桂冠,让良好的书法传统得到传承,要靠杭州每年几十万中小学生书法队伍的培养,这是“书法名城”的基石。书法教学落实了,普及书法的艺术氛围浓重了,学生的书法艺术鉴赏水平提高了,“书法名城”的基础也就夯实了。基础队伍的培养是要比拿出几幅优秀的书法作品或在全国比赛中拿回几个大奖困难的多。
为此建议:
一、把写字课开设为必修课
今天的中小学生,书写的功能减弱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既是书写,又是书法,既能交流思想,又是艺术佳作的功能削弱了。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把写字课从选修课改为必修课,从课时上保证了
二、加强师资培训,逐步配备专职教师
杭州历史上孕育过一大批翰墨名家,特别是杭州有全国唯一的大学书法专业—中国美院书法系,是否可请他们开设几次书法专题讲座,针对性地搞几次书法培训班,有计划地对中小学书法老师进行培训,来提
三、实行规范的书法考级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书法作品的考评,不能是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可以借鉴钢琴考级或其他器乐的考级制度,结合民间已有的书法考级办法,组织一批专家,制订出一套可操作的、讲究实效的考级制度。
经过若干年的专业培养,一支懂书法、会鉴赏的高素质队伍自然形成。在潜移默化之间,一管软笔必将成为杭城柔软而又富有韧性的脊梁,美丽的“中国书法名城”在书香中必定翻动出一片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