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企业对转型升级存在的五个误区及对策建议
误区之一:看哪个行业赚钱就转型到哪个行业
对市场信息反映灵敏的民营企业一大优势,但往往有些企业把这一优势发挥得过了头:不安心主业,想着别的行业很精彩、赚钱很快忙着转行。曾几何时认为做网络很赚钱,于是不少传统企业就跟着感觉走,相继进入了网络行业结果以失败而告终;前几年又眼红房地产行业的暴利,于是又有许多企业转行搞起了房地产。还有些企业看到中小板、创业板的风起云涌,一朝上市企业就会“乌鸡变凤凰”,有许多企业纷纷成立战略投资部门或者转型成了股权或者风险投资商,跟风之风盛行。这种不管企业的主客观环境而盲目进入热门赚钱行业却认为是转型升级的观念,是目前转型升级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误区。
误区之二:转型升级等于进入高科技行业
重视环境保护、重视节能减排、重视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因此,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出台政策扶持一些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科技含量高的新兴行业例如生物工程、新材料、信息产业等的发展,但是政策层面的引导鼓励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微观层面的企业就要放弃主业立马进入这些新兴行业。盲目放弃主业进入高科技行业的例子举不胜举,例如那些从事传统纺织行业的转型成了软件研发公司、搞建材行业的头脑一发热而转型进入了医药制造行业等等。高科技虽然有高收益,但是也潜伏着高风险,企业盲目追求高科技行业、贪图高科技行业的高收益而忽视其高风险的所谓转型,必然给企业带来毁灭性打击。
误区之三:不顾客观条件搞转型升级
有些企业盲目羡慕人家转型升级的成功,但常常忽视或者没有重视人家在转升前做的大量艰苦的准备,例如市场调研、人才储备、可行性研究等,“跟着感觉走、追着潮流跑”进行盲目的转升。例如,在调研过程中,有些人搞建设行业好好的,也有了相当的基础与稳定的盈利,但是眼馋搞“IT大佬”的风光,舍弃老本行搞起了系统集成公司。由于这些高科技公司的运行规律、人才管理、营销模式与以前的建筑行业相距甚远,老革命遇到新问题、老经验不管用,于是强撑着亏损了一段时间,最后又狼狈回归老本行,这种不顾企业自身条件而贸然转升是又一误区。
误区之四:转型升级等于创品牌、做高端
诚然自创品牌、由低端走向高端的确是企业成功转升的途径之一,但是不少企业将转型升级简单地等同于创品牌、做高端产品。据了解,一些企业的优势明明在于制造环节,做的成本比较低、质量比较稳定。本来依赖这些制造优势可以获得稳定的回报,然而这些企业不管外部环境、不管自身条件是否成熟,偏要进入自身不熟悉的创品牌领域,结果品牌没创起来,过去的制造优势也没能继续保持,结果被竞争对手超越而风光不再;还有些企业从事中低端产品多年,这些产品以优异的性价比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与青睐,却不顾自身条件盲目转型进入高端市场,由于品牌没有号召力、研发力量或者品牌建设资金没有相应跟上,结果高端市场打不开、低端市场又丢失从而赔了夫人又折兵。
误区之五:转型升级可以一劳永逸、可以很快成功
目前有些企业存在着转升可以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思想。这种思想是转型升级的大敌,成功的转升既要有细致的策划力,又需要有彻底的执行力,两者缺一不可;成功的转升更需要有持续进行、持续完善的理念。
针对以上五大误区,建议如下:
一是适当加大行业升级的宣传以及失败案例的警示教育。
对于转型升级,相对来说,目前行业转型宣传的多、立足主业升级宣传的少;升级成功宣传的多、升级不成功分析的少、解剖的少;客观上使不少企业造成转型升级就是换行业进入高科技、转型升级能够轻松成功的思想误区;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转型升级的艰巨性与复杂性的认识。因此,对于政府主管部门在转升宣传上,转型与升级两方面的案例均要宣传、正面的经验固然需要总结推广、反面的教训更需要吸取、警示。
二是依托行业协会,研讨行业升级规划。
“政府管理协会、协会引导企业”这样的经济管理模式正引起政府各级主管部门的越来越多的关注,借助行业协会熟悉企业、熟悉行业的优势,在政府提供经费与指导的基础上,由其为主体整合政府、理论界、企业界等各方资源,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重视并编制相应行业协会的升级规划,由协会主导编制的行业升级规划更有针对性、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主管部门还应鼓励行业协会发展,视情况许可,可以适当下放一些行政审批权力、行业先进企业推荐权以及否决权等,使其有责有权,提高协会的凝聚力与积极性。
三是加大对行业升级典型案例的挖掘与研讨。
为了让企业吸取在升级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政府的行业主管部门应总结整理行业升级过程中的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并编制成相关资料;同时,加大行业转型升级的研讨与交流力度,给广大行业内企业升级指明方向,少走弯路。
四是加大对行业升级的投入。
行业升级、特别是对于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的升级是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发展与控制的重点行业,因此,应加大对行业升级特别是对重点行业例如水泥、造纸、石化等行业的资金投入,加快其产业升级与挖潜增效。
五是实施转型升级专项奖励与实施节能考核奖励。
为了鼓励企业立足行业转型升级、鼓励开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包括投入节能减排新设备、采用节能减排新技术、采用节能减排新专利或者对原有落后工艺实施技术改造等,政府主管部门应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以上行为进行考核奖励。
总之,通过以上举措,首先引导企业加强对转型升级艰巨性与复杂性的认识,通过对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的剖析,消除企业转升误区,提高转升的成功率;其次鼓励企业立足行业特点转型升级,引导企业牢固树立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理念,走上“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