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关于加快我国心理咨询业规范发展的建议

字体:
发布时间:2010-09-26 08:19:07
来源:admin
    近日,杭州市职工心理热线正式开通,由杭州市总工会与杭州市心理卫生协会联合组建的职工心理热线志愿者队伍将通过热线对来电的职工进行个案辅导,疏导来电职工的心理压力,帮助职工快乐工作、快乐生活。这是杭州市首支为广大职工提供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志愿者队伍,在全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精神及心理问题患病率呈大幅上升趋势,今年年初的“南平血案”和“富士康跳楼事件”更是说明加强对广大职工的心理关怀,控制并预防因心理问题引起的犯罪事件发生非常必要。同时,心理咨询业也在带动一个不小的市场,是一个“朝阳行业”,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但目前心理咨询业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心理咨询机构不规范。社会上一些民营心理咨询机构存在合法不合规或是违法的情况。有些机构硬件条件差,达不到专业要求的温馨舒适;人员素质差,没有相关从业背景,还泄露病人隐私,惟利是图,以赚钱为主要目的;甚至还有部分机构没有营业执照。除此之外,当下正在兴起的心理咨询性质的媒体节目也存在不少争议,媒体往往利用咨询人的真实事件做出“真人秀”、“脱口秀”的效果,再进行炒作,以提高收视率,反而对寻求心理帮助的观众造成心理创伤。

二是从业人员鱼龙混杂。国内从业者的准入标准很低,只要感兴趣,不管什么知识背景,都可以参加国家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培训,相比而言,国外则要求心理咨询从业者必须获取心理学、医学、社会学和文学等专业的博士,高要求才能带来高质量;其次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劳动保障部门只负责颁发职业资格证明,对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和考核几乎为空白。

三是收费标准不规范。一般正规医院精神科的收费标准是由国家卫生部和物价部门统一核定的,基本上有章可循,可是对于市场上心理咨询行业五花八门的收费,则缺少有效监管,无章可循。为此建议:

1、建立《心理咨询服务行为规范》。规范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可由卫生部门或劳动保障部门依据《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组织制定相应的服务行为、费用收取、从业人员监督考核等工作的规范。

2、建立心理咨询机构资格准入制度。由心理卫生协会和工商部门联合做好市场准入资格认定工作,要求从事心理咨询的机构注册资金不能低于一定的金额;考虑必备的硬件及场所,如经营场所要有舒适的环境布置,有心理辅导必备的仪器设备如心理测试仪等,对心理咨询师有资格及数量的要求,一个机构必需保证2名左右高级心理咨询师,咨询人员总数必达有8-10名以上等。

3、加强从业人员的监管制度。由心理卫生协会负责组织从业人员监督考核等工作,加强与国外咨询机构或行业合作交流,提高心理咨询行业整体素质。建议要求心理咨询人员:①获得资格,要求笔试加面试。心理咨询从业人员不但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实际的咨询技巧。所以除笔试外,还应由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组对心理咨询从业人员进行面试,从人员的沟通表达、语言方式、咨询技巧、外形等方面考核,确定该人员是否适合且有能力担任心理咨询师。②必须挂靠在咨询机构,不能独立私自开设心理辅导室,这样不但利于从事人员之间的团队合作,技术交流,提高咨询效果,更可防止因个人能力不足导致不良后果。③初级心理咨询师必须有实习期。作为初级咨询师规定不得独立心理咨询,应在高级咨询师或咨询师的指导下开展辅导,在完整辅导3个或更多案例后经验证方可独立开展工作。④每年资格再审查。年度心理咨询情况如何?辅导案例如何?有未发生事故或重大事故?有未有来访人投诉?建议对从业人员进行一年一度审查。此方案可参照认证咨询行业的监管规范和审核准则。

4、首批重点扶持几家正规的咨询机构,引导咨询机构发展。政府可提供专项补贴,为心理咨询协会提供资金资源,由协会组织人员从业人员免费的培训、宣传工作;为正规机构给予税收减免政策;对潜力人员提供免费的培养。心理咨询行业和市场的规范还必须依靠卫生、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工商等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联合起来,系统化进行整治和约束,才能为广大市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拓宽行业更美好的前景。

]]>
推荐快速链接: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中共浙江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 2007-2025 中共杭州市委统战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8035058号-1

单位地址:富春路188号B座26楼 邮编:310006

技术支持:杭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