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遏止国土沙漠和荒漠化的建议
荒漠化(含沙漠化)是当前全球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它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经济发展和地球的前途,防治荒漠化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责任。1994年6月17日,包括中国在内的112个国家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之后,联合国大会又确定每年的6月17日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但这些丝毫没有减缓地球土地荒漠化的步伐。全球荒漠化土地仍以每年5万-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威胁到全球近1/3的土地和10多亿人的生活。荒漠化也是中国目前面临的一个最严重的社会经济与环境问题。我国在2006年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8%,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影响,占全世界受沙漠和荒漠化的困扰人口的40%。我国荒漠化危害的直接经济损失约642亿元/年,平均每天损失1.76亿元。我国内蒙古、新疆、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区历史上曾经山清水秀、林草丰茂,由于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如今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甚至石漠化与盐碱化日益严重。今年本人到新疆南疆走走看看,很是震惊——沙漠、石漠如此辽阔,荒漠更是无边无际。我国现行的防沙治沙法律体系比较健全,防沙治沙的规划、管理机构、预防、治理和保障措施均齐全,但仍无法阻止土地沙化现象的频繁发生,原因在于贯彻实施不力。为此建议:
一、“治理土地荒漠化(含沙漠化)”纳入各级政府考核项目。
二、资金由中央财政直接审核、发放、督查。
三、由国务院制定“沙漠、荒漠大规模种树5年计划”, 还林还草。大面积种树必须留有防火带。
四、由国务院倡议“企业捐款种树遏止沙漠化、荒漠化活动”、“种树防沙漠、荒漠化为儿孙造福捐款活动”、“捐百元,挖深井,浇树苗活动”等,由各级红十字会和各地慈善总会执行。款项集中上交中国红十字总会和中国慈善总会,达到科学统筹安排。
五、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保护优先、加强建设、可持续利用”的总体要求,努力实现草原生态良性循环。
六、国家尽快健全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七、绿化事业与绿色产业相结合。如:沙棘的种植、其果实的产品开发等。
八、绿化事业与特色旅游相结合。
九、动员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开展太阳能、风能建设等。
十、利用媒体提高全民防治荒漠化(含沙漠化)的意识,并指导日常行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