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建议完善党的教育方针

字体:
发布时间:2010-11-03 07:58:21
来源:admin
科学制定并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实现教育现代化,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深远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的“党的教育方针”,记载了61年教育发展的历程。但是,在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影响,我国也引进了世界教育研究成果——多元智力论,并由教育部在广大中小学课程改革中,大力推广和广泛应用,多元思维业已形成,也极大地改变了一元化的社会格局。为适应今后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趋势,为国家有效地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完善党的教育方针势在必行。

建议党的教育方针更改为(有下划线的为增加部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协调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完善建议的理由:

一是受到1999613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得到的启示:决定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的重点。那么,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教育的个性化是必然的。按照应试教育模式培养创新人才是行不通的,这说明教育方针的完善,显得十分必要。

二是受到200910月钱学森去世的冲击的启示。在钱老去世后,媒体报导了“钱老之问”:“中国大学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我们认为,钱老之问,这与教育方针没有重视个性发展有关,原来的教育方针是一元化思维的结果,在进入多元化社会,应该重视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个性发展”应在教育方针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是科学理解《纲要》的结果。在《纲要》的第一部分总体战略之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中的(四)战略主题内的“坚持全面发展”一条目中,已经阐述到: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用上述的叙述来证明“坚持全面发展”的条目,不符合思维和语言的必然逻辑,有明显的语病。这是因为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两个概念,当你提“坚持全面发展”时,是不包含个性发展内涵的。因此,完善建议中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来替代“坚持全面发展”是必要的。

四是我从事普通教育二十一年,从事职业教育二十一年。读职高的学生大多是文化学科成绩不如普高学生,特别是数学、理化和外语成绩偏差,但是动手操作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社团组织能力、社会责任心、事业感并不比普高生有明显的差异,不少职高生甚至远远超过普高生,温州许多高校的研究生、本科生毕业后,到高中同学那里打工是常事。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即实践证明,职业教育非常需要突出个性发展的,然而教育方针中却没有提及。因此,完善教育方针应该说是殊途同归。

]]>
推荐快速链接: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中共浙江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 2007-2025 中共杭州市委统战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8035058号-1

单位地址:富春路188号B座26楼 邮编:310006

技术支持:杭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