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对“窨井盖”凹陷容易引发交通安全事故批示后的再建议

字体:
发布时间:2010-11-09 09:09:01
来源:admin
杭州城市交通路面“窨井盖”的维修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矛盾主要凸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维修过程中施工期限较长,许多场合经常看到围着“窨井盖”一圈开挖后,没有后续跟进的措施,晾晒几天甚至更长,导致过往车辆途径场地时像考试一样走圆饼路,危险至极,还产生许多灰尘,污染生活环境。二是“窨井盖”下沉情况极为普遍,如果行车于杭州市城区,你会发现我们的道路状况尤其是主车道路面“窨井盖”下沉情况比比皆是,是目前杭州市道路交通通畅与否的关键问题之一。三是道路养护部门行动缓慢,早在一年以前蔡市长就对我市道路关于“窨井盖”下沉情况作出重要批示,但从目前进出杭州市区的南线之江路、东线艮山路、西线天目山路的观察看情况极不乐观,尤其是南线之江路简直可以说是坑坑洼洼不堪入眼,是目前杭州市最差的交通道路,和整个杭州打造品质中心城区格格不入,现在实际测量凹陷最大的达20多厘米深,如果行车速度按规定最高时速60公里为例,震感强烈,刻意避让极易引发交通安全事故。四是反复维修,一段时间维修后“窨井盖”下沉区域往往反复维修,今天修、明天修,给老百姓一种质疑质量和金钱浪费的强烈感觉。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形成路面窨井盖普遍凹陷及后续交通状况存在的成因主要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窨井盖铺设设计和维修设计存在着严重缺陷:地下层面的地基部分设计不够合理,紧密度欠缺;地表“窨井盖”整体面积过小,对地下压强过大,加上日益严重的道路交通负荷导致“窨井盖”下沉情况。二是窨井盖方位的布局不合理,城区各主要交通要道均密集分布“窨井盖”,一旦下沉产生维修等情况将阻碍交通的顺畅进行。三是大型工程等车辆的载重负荷太大,使得原本有载重负荷限制的“窨井盖”区域承受不住压力导致路面下沉。

为此,建议

一是形成路面“窨井盖”下沉维修联动工作团队即:开挖、维修、回复一条龙工作机制,不拖泥带水,产生后续不良影响。

二是进一步加强对于路面窨井盖铺设材料质量的监控,甚至对于杭州市路面道路承载负荷应进行必要的质量分析,推算出适合我市道路能用的“窨井盖”,包括大小、厚度、调整的高度等等数据支持,使得维修成为科学、合理、持效、节俭的民心工程。

三是新设计开通的道路进行合理布局窨井盖方位的可行性论证,放置时应避开主干道交通位置,建议放在绿化带中。

四是交警部门应严格加大对于进出杭州对大型车载重负荷辆的检查与监控,必要时结合分析数据进行分流或载重物体分流的办法限制通行,以保证我市交通道路的畅通、高效与美观。

]]>
推荐快速链接: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中共浙江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 2007-2025 中共杭州市委统战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8035058号-1

单位地址:富春路188号B座26楼 邮编:310006

技术支持:杭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