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育率民进界别小组视察调研我市“风情小镇”创建
在两地的视察调研中,余杭市塘栖镇副镇长周黎翔和富阳市龙门镇书记裘立忠书记向视察组汇报了当地近年来就发展农村新型经济业态,创建风情小镇建设的进展情况。两地在风情小镇的创建中,一是党政领导重视,管理体制健全对创建工作始终高度重视,都由地方一把手担任创建领导小组组长,落实分管副镇长专门抓创建工作,其它班子成员分工协作。建立了专门的议事协调机制,由镇城建办、综治办、综合执法中队、旅游公司等单位组成人员。二是规划编制完善,古镇保护有力,创建方案翔实,项目实施顺利。三是风情主题鲜明,旅游活动丰富,古建筑众多,非物质文化丰富。四是旅游环境整洁,设施不断完善,基地效应凸显,辐射带动周边。
在听取相关部门汇报后,赵光育副主席对余杭、富阳两地为建设风情小镇,大力探索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所作的不懈努力给予了积极评价。赵光育强调,如何保存并发挥好各地农村文化特色来促进我市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下重要课题,发展风情小镇应运而生。市委市政府相当重视。发展风情小镇有利于加快城乡交流,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城市、小城镇、农村之间的差别逐渐消失,使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风情小镇是以文化传承为基点,交通畅通为基础,旅游资源为条件,生态文明为要素,观光体验为形式,品牌营销为手段,品质生活为目的的新农村新业态。
他还指出,当前,我市许多地方都在积极探索乡村风情小镇的发展,但在建设中也凸显出一些问题。一是风情小镇开发中还需进一步加强规划和政策支持,软硬配套建设还有待跟进。二是乡村风情小镇经营分散,文化内涵挖掘还值得继续挖潜。三是风情小镇宣传促销不力,潜在客源有待开发。相信以风情小镇创建为契机,全面挖掘古镇文化内涵,提升景区旅游品质,统筹建设新农村,争取把一个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独特、自然风景优美的山乡古镇展现在广大游客的面前。
赵光育建议,进一步做好风情小镇的建设可以做好五方面内容。一是要继续完善行业认证和运营标准,建立生态容量评价机制,加强区域间乡村旅游资源的衔接和互补,弥补市场自发调节的盲目性,避免同质无序竞争。风情小镇的打造应重点突出生态文明这一特点,要在开发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坚持生态保护、生态和谐的原则,要以发展生态旅游为目标,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二是进一步完善乡村风情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畅达带来的可进入性,是培育风情小镇的重要条件。要在省市域网络化大都市交通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风情小镇周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路面等级和道路密度,强化交通集散效率。要加快重要村镇的快速交通建设,开辟旅游专线车、观光巴士和一日游旅游线路,尽力为游客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三是完善乡村风情小镇的政策支持。政府在风情小镇建设中要做好投资引导,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通过整合城建、水电等企业资源,成立城乡投资开发企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民间资金和私人投资者积极参与,形成政府引导、社会投入、多方参与的良性发展格局。完善各项服务举措,各级各部门应加大服务力度,简化审批手续,降低规费收取标准,优先提供服务。建立以省、市、县和乡镇财政专项资金投入为主,鼓励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参股投入和民间资本投入为辅的开发投入机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不断拓宽风情小镇建设融资渠道。四是以深厚的文化传承为支撑,找好乡村风情小镇的切入点。处理好与传承乡村传统文化的关系。乡村传统文化是风情小镇的灵魂。要深入挖掘优秀的民族民俗文化,不断提升乡村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旅游吸引力,推进乡村传统文化的产品化,变文化优势和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同时,注重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在实践中摸索继承和发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路子,使风情小镇成为弘扬优秀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要防止将优秀的传统乡村文化庸俗化。五是以科学的定位包装为关键,建设我市乡村风情小镇网站。
座谈会上,委员们对两镇创建工作给予赞赏,并踊跃发言,为创建工作建言献策。杭州市政协副秘书长、民进市委会专职副主委翁启蕴表示,调研组一定将此次视察调研活动听取的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做专门报告反馈给相关领导和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