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关于提高杭州市老龄化社区生活质量的几点建议

字体:
发布时间:2010-11-05 08:12:46
来源:admin
杭州市自上世纪80年代末已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平均水平提前11年。到2008年底,杭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08.11万人,占总人口的16.06%,年净增5万余人,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36.37万,老龄化程度在国内城市排名居前。如何养老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

城市居民以社区为生活基本点,而社区工作中,社区养老服务是非常重要的一块。目前杭州市城市化建设正在加快脚步进行,大批新居住点建成,新社区形成。但与此同时,城市中许多社区正面临着老年化的种种问题。

一、老龄化社区多为80年代单位宿舍房,例如大型国有单位的住房,学校住房等等。一般情况下,这些住房多为砖瓦结构的多层住宅,缺少电梯等方便设施。

二、居住在这类社区中,特别是一些企业宿舍的老人有很大一部分生活条件并不富裕,有的只能依靠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在杭州这样的高消费城市中往往显得捉襟见肘。

三、随着这些老人子女的独立,这类社区中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即便是子女与其居住在同一个城市,也往往因为工作繁忙等原因,不能经常回来照顾老人。近几年,杭州市已经发生了多起空巢老人独自在家中去世,却长时间没有被发现的不幸事件。

四、虽然现在社区服务已经比较完善,一般医疗服务站、购物点等设施比较普及,但对老龄化社区居住的老人而言还是远远不够。例如:老人购物后如何负重上楼、行动不便的老人定期检查取药问题、独居老人的心理问题等等。

五、还有一类比较特殊的老人同样值得关注:他们的子女都是所谓的“新移民”,即从外地迁入杭州求学工作的新杭州人,这些老人随子女一起在杭州居住生活。其中部分老人并没有将户口迁入本市,他们的日常生活、医疗等问题往往仅依靠其子女自行安排解决。

基于以上几点现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健全法制规范,完善立法,为解决老龄化问题提供保证。以社区为依托,不断发展和完善敬老养老功能,让老人居家或在社区就可得到更多的照料和帮助,从而提高他们晚年的生活质量。

2、参考上海等地的实施办法,尽快在老人居住较多的老社区中加装电梯。可以采用听证会的方法,听取社区居民意见,通过比较合理的成本运作模式,制定较完善的监督维修规范,安装电梯,为老人的日常生活提供方便。

3、社区应加大对空巢独居老人的关注。建立空巢独居老人的相关档案,记录其病况、亲戚联系方式等等信息,提高访问频率,集中安装老人报警装置。通过与专业机构、院校合作,建立比较成熟的老人心理工作组织,针对比较特殊的空巢独居老人定期进行心理疏导,避免日益增多的老人心理问题产生。

4、在目前的社区服务基础上,针对老人提供个性化服务。比如由社区牵头,让社区周边医疗点或购物点增加对老人的特殊上门服务。建立社区老人食堂等设施,方便老人日常生活。配套建设一定比例的老年人活动场所,并留出一定的发展空间,以适应日益增多的老年人需要。

5、在大力发展城市社区服务中,各社区、街道可试行建立“特殊老年人生活救助基金”。主要针对那些随子女迁移入本市的外地老人,解决他们在医疗等方面的难题。这样,不仅可以使这部分老人的生活得到保证,也可以使其子女更加安心工作,为杭州的建设更好地出力。

6、扩大思维,引入多方力量。单纯依靠社区来做老人的养老工作,对社区而言可能力量不足。养老是高投入的事业,但仅靠政府的投入还远不能满足需求,需要社会的支持和民间资本的参与。积极引导民间力量加入到养老产业中来,完善机制,达到“双赢”局面,将社区养老工作带入一个新局面。

]]>
推荐快速链接: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中共浙江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 2007-2025 中共杭州市委统战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8035058号-1

单位地址:富春路188号B座26楼 邮编:310006

技术支持:杭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