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企业在转型升级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字体:
发布时间:2010-11-15 07:56:16
来源:admin
在当前的形势下,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企业内在的要求,据调研观察,许多企业早就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这是企业发展与生存的需要。但企业在转型升级中,也遇到一些共性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加以重视,积极着手解决,从而引导和帮助企业减轻负担,轻装上阵。

一、我市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政府转型的突破,目前尚有诸多不协调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在于实现经济运行机制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确立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通过政府转型形成规范的公共权力行使的制度框架。

首先政府制定的政策应避免发生与企业争利现象。比如萧山区印染纺织企业众多,过去,为了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企业自己都购置了污水处理系统,基本上80%的污水都能自己处理。但是萧山区却成立了由政府投入的水雾集团,要求企业的污水必须集中到水雾集团去处理,价格比市场价要高,比企业自己处理也要高,企业非但自己的污水处理设备闲置不能用,而且还要花费大价线,增加了企业成本,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企业反映强烈,纷纷要求政府背景的企业不要与民争利,就算是成立水处理企业,也应该参与市场的公平竞争,而不应该用行政手段强迫企业,并且企业自己处理污水,还可以在自己厂内进行循环经济,实行中水回用,这也是政府大力倡导的。

其次政府在制订政策与标准时,应该充分考虑执法的科学性。比如节能减排,今年由于省政府调整节能指标,杭州市节能降耗形势十分严峻。对于如何达到节能减排目标,企业界建议:一是节能减排不能抓大放小。目前有的区为了达到节能减排目标,对于印染大户下达了减60%的目标,其实这些大企业原来的基数就已经很高了,再减60%目标定得太高,反而有些小企业却被政府忽略过去。企业认为用百分比来规定企业的减排任务不科学,不合理,也难以操作,应该按照行业标准,比如印染行业应该用印染多少米用多少吨水作为标准,政府只要监管和考核企业有否达到这个标准就可以了。二是高能耗、高污染最严重的是钢铁、水泥、造纸等行业,为了保证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建立政府多考虑在这些行业内提高准入门槛,少批或者不批新项目。三是房产和汽车行业也属于高能耗,高污染,但现在中国的房子没有到30年就要拆,政府的规划时常在变,房子折掉了就是一堆建筑垃圾,很难处理,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政府在制定规划时要有长远眼光,尽量能利用旧房,或者保护旧房,也能尽量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再如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国家出台了购买一辆汽车补贴6万元的政策,国家对新能源车的这个补贴直接补贴给了整车组装厂,而生产整车重要配件,比如锂电池、发动机、变速器等的企业却得不到补贴,导致这些重要配件生产企业创新资金得不到保障,同时那些整车组装企业采用的部分配件可能还是外国进口的,国家把这笔钱补贴给整车组装企业,相当于把这笔钱补贴给了外国企业,这样对民族企业的创新发展非常不利。企业建议改变补贴方式,直接把这个钱补贴给新能源车的重要配件生产企业,比如本来80万出厂价的设备,如果国家补贴40万给企业,那么企业就可以以40万的价格把设备卖给整车装配企业,这样既可以降低整车的销售价格,又可以促进了民族企业的创新发展。

再次,国家应该大力建设带有共性的研发平台。现在国家的技术中心都建立在企业,企业分别按照各自的规模承担了国家级、省级、市级技术中心,国家对于评上技术中心的企业给予补贴。这种方式一是增加企业负担,二是非常容易造成分散和重复建设,因为建立分散的技术中心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建好后又只能用于一家企业研发,因此,存在资金投入分散、利用效率不高的弊端,而且力量小的企业即使有心搞技术创新,也无力在科研上进行投入,从而缺乏转型升级的支撑。

二、用工住房成为企业转型升级中的主要瓶颈

目前,根据企业反映的情况,住房问题成为最大的矛盾焦点,这个问题不光是杭州本地企业存在,在杭州地区企业也同样存在。自从取消福利分房后,无论是国营企业、转制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私营企业都无法再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效益好的企业可以解决职工单身宿舍,但是当职工需要成家立业的时候,就无法解决了。目前,国营企业或者转制企业还可以按规定给职工交纳住房公积金,虽然一个月几百无的住房公积金在目前的房价面前仍然是杯水车薪,但至少可以利用公积金贷款,工作年限长、交纳数高的职工还是可以利用公积金解决住房的,至少可以首付买房。但大部分的民营企业或者私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是没有给职工交纳住房公积金的,也就是说,完全把住房这个问题考虑由企业来解决。而目前,除了公务员编制和事业单位编制的可以分到经适房外,没有公积金或者公积金交纳相当少的职工就完全被排除在杭州的住房体系之外。当然,杭州目前有一般老百姓可以申请的经适房和廉租房,但申请门槛高,不仅是户口的限制,还有年龄、收入的储多条件,现在连户口满了5年的还没有完全解决,更不用提外来务工人员或者引进技术人才了。

目前,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靠的是人口红利,也就是低廉劳动力,在早期,打到一份工为最急切的事的时候,工人也许还没有到考虑住房问题,但现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30年,人口红利也将吃完,特别是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西部欠发达地区或第三世界国家后,东部沿海城市面临招工难,留人难的问题,这其中,相当大的阻力就是住房。企业无力解决,单靠工作收入根本无力负担商品住房的巨大压力,租房的生活成本也在逐日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工人是无法安心工作的。许多企业反映,由于无法解决住房问题,工人流失情况严重,有许多是企业培养的熟练工,或者是技术骨干,由于杭州生活成本高,住房无法解决,因此选择到二三线城市或者回老家,这极大的影响了企业的稳定生产和长远发展。

三、企业负担养老金比例太高,大大增加了企业成本

对于养老保险的交纳,涉及到二个方面,一个是企业层面的,企业反映现在的社保费太高,现在五大保险占到工资的34%,企业负担过重,特别是养老保险,虽然金融危机后有所下降,但力度不大,加上其它的税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普遍反映税费过重,因此,即便有心给职工加工资,提高其收入,但还有“有心无力”。二是个人层面。对于养老金的交纳,对于农民工来说,在老家有土地,有房子,买不保险对他们来说意义不大。对于年纪大的人求稳,要求单位缴纳社保和公积金,但年轻人却更求实惠,认为交纳的社保要很多年才能享受到,还是自己拿来开支比较实在,特别是一些外地打工者,由于社保转移全国还未联网,要转也只能拿走自己交纳的一部分,因此,不愿意纳社保。而劳动合同法规定单位必须交纳社保,许多企业只有采取写保证书的形式,让个人承诺是由于自己不想保而放弃社保的。

其次,是关于养老金、公积金的补交问题。现在政策规定,交纳养老金必须交足15年,才能在退休后拿到养老金,但有许多工人以前从来没有交纳过养老金,但离退休时间又不足15年,这样,就必须把以前的养老金补上,许多企业是无力负担这笔费用的,也不愿意为职工以前的工作买单。还有政策规定,户口到杭州5年后才能补交养老金,但有的户口到了杭州后二三年后就面临退休了,这种情况养老金无法补交,这些职工就没有一份的养老钱。还有一种情况是,如果企业看中的员工临近退休或者来自杭州市以外的农村,因个人或原单位原因未交纳社保或少缴几年,企业在接收这类员工时往往要为该员工补交好几年的社保费用,企业在这方面支出过大,有的企业就不得不放弃使用。

四、用工成本上升,招工难

目前企业劳动力成本的压力不断加大,虽然今年春节前后阶段性的用工荒得到了缓解,但一方面杭州市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增加了企业用工成本,另一方面企业为了留住员工要有不断上调工资的预期,导致企业劳动力成本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一线技术工作需求较大,企业不得不提高工资标准。据调查,去年以来,人工成本涨幅在10%以上。

除了用工成本上升,当前超过80%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存在“招工难”问题。招工难一大特点是“结构性缺工现象明显,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另一方面,一线熟练技工和高素质人才需要却难以满足,同时,招工难迫使企业增加工资,企业用工成本进一步加大。

比如桐庐分水镇由于针织业后道工序套口、制笔业后道工序套笔都没有相应原自动化设备,造成熟练工短缺现象严重是。分水镇缺口套笔工8000人,笔的装配加工已拉到淳安,最远的拉到了安徽,这段时间投产或即将投产的企业,也面临着招工难的问题。

五、对策及建议

一是建议国家的相关政策在实施时,一定要根据不同行业或企业的不同情况,了解企业的具体生产情况,把执行标准细化,出台具体的细则,不要把钱用到不适当的地方。

二是建议应该由国家建立技术研发平台,企业可以租用技术研发平台的设备进行研发,提高这些设备的利用效率,从而减轻企业的负担。比如,医药行业往往需要大量的药物试验,药企希望国家能建立药物试验的平台,因为这个投入巨大,独家企业难以承担。再比如电梯行业,需要进行电梯的运行测试,需要造电梯测试塔,对于电梯企业来说,这也是巨大的投入,如果由国家建造,那可以提供给所有的企业进行试验。国家的财力应该花在这些单个企业无法做到的事上。

三是建议政府在批土地给大型企业或者效益非常好的企业建造自己的宿舍以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不能建得太偏太远,否则买下来也不便于上下班,仍旧无法解决实际问题,交通成本也将大大提高。同时政府应该大力建造廉租房,让收入只在1000-2000元外来务工人员可以租房住,以使他们有一个安身立命之地,才能安心工作。经适房、廉租房和商品房,建议应分别占到1/3,这样,才能解决企业的难题,因为绝大部分市民收入一般,也基本在企业工作,解决了这绝大部分人的住房问题,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

四是建议政府在出台一系列扶持鼓励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的时候,要多想办法为企业减负,多想办法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特别是在城市的生活成本,让企业能够招得到人,留得住人,才能让企业安心生产,稳定生产,用心做好自己企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对于缴纳社会保险的问题,针对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反映五险一金缴纳比例相对过高、负担过重的问题,他们希望政府努力为企业减轻负担,考虑中小企业的承受能力,根据各企业的规模和实际情况,分层次给出最低工资和社保缴纳比例的指导性参考,特别是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要制定特别优惠的政策,把部分税务用于增加职工工资,政策不要一刀切。

]]>
推荐快速链接: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中共浙江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 2007-2025 中共杭州市委统战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8035058号-1

单位地址:富春路188号B座26楼 邮编:310006

技术支持:杭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