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亟待对农村环境污染加快整治,夯实城乡宜居一体化基石

字体:
发布时间:2010-11-11 10:14:08
来源:admin
随着各地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我国各县区农村地区差异大,村级经济能力不均,各地对农村环境整治扶助力度各异,干部文化素质、思想认识不一致,很多农村环境呈现脏、乱、差局面,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

一、当前农村环境污染需要加快整治的主要情况

(一)农药瓶、废旧电池塑料池膜、塑料袋等到处乱扔情况依旧严重,还有些农民由于缺乏农药使用常识,使用农药时,不按科学配制,超标使用大量高毒、剧毒农药和化肥,致使农田中鸟类、青蛙、蚯蚓等益虫、益鸟数量大量减少,河流内鱼虾遭受毁灭性毒害,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使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造成依赖农药的恶性循环,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农村,由于常年用柴烧火做饭导致砍伐树木现象严重,好多地方变得满目疮痍,土壤沙化,造成水土流失等问题。

(三)在一些地方,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迅猛发展,使不少农民脱贫致富。在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的新形势下,仍有不少企业主受利益的诱惑下投机取巧,混水摸鱼,还偷偷摸摸地随意排污,导致附近地区河水污染,树木枯死,农田减产。

(四)在循环经济的招牌下,城乡共生污染对农村的危害明显加重,如化工轻工业危险废物、废渣不适当地应用到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对农民身体和家庭带来直接损害。

有些危险废渣直接应用到农田或农业作坊,所生产的产品被城乡居民使用。有些进入农田,间接进入粮食、蔬菜和水果中。废旧电器拆解造成重金属、毒性有机物污染在一些地方有加重趋势。而这些方面的污染在很多地方没有引起重视,个别地方甚至作为资源循环的经验进行推广,其危害是加倍的。

(五)城市污染处置设施的政策性农业转嫁。城镇废水、生活垃圾和废渣处理的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地点多数在城郊农村,这些设施产生的废气、渗滤液、污泥在周围环境消纳。由于不重视对农村二次污染控制,城市垃圾和污泥的不适当利用在一些地方已经造成污染,引起厂民纠纷。很多地方出现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位置难寻。

(六)农民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他们不知道一旦环境遭到破坏,是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都恢复不起来的。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大环保宣传和治理力度,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形成全民重环保抓环保的局面,确保农村天蓝、水清、地绿。

(七)很多农民不讲卫生的习惯难以根治。在一些村庄仍是污水横流,生活垃圾、特别燃烧过的煤饼渣随意倾倒道路或者河道两边,造成环境污染。池塘、河道多年没有清淤,河底成份复杂,不仅导致水生动植物污染,还给下水作业人员带来危害。

二、导致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

(一)机构不健全,管理力量薄弱。(二)政策法规和标准不健全。(三)农民的环境意识不高。(四)农村污染防治资金匮乏、设施不到位。(五)缺乏技术支持和指导。

三、对策

落实责任、典型带动、选准载体、严格督查、制度保障。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群众思想认识。二是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的管理。三是加强农村环境法制建设,搞好建章立制。四是把村级环境整治纳入乡镇政绩考核范围。五是集中资金搞好重点污染治理。六是积极推行生态村镇建设。具体做法:

(一)做到环境整治全覆盖,村庄垃圾、道路、河坡整治全面达标,村庄环境整洁优美,建立垃圾中转站;

(二)做到美化家园从我做起,保持室内及周边环境清洁、不乱倒乱抛垃圾,垃圾及时收集到指定地点;

(三)争当文明村民,不得在道路、河坡上乱堆乱放草堆、灰堆、杂物、建筑物及各种垃圾;

(四)住宅区河中及其它主要河流中,不养鸭、不搭棚舍、不下桩围网养禽、不搞畜禽粪便直排;做到死亡的畜禽不随便乱抛,要积极主动的就地深埋;

(五)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村居环境形象,家前屋后,道路、河道、田头不出现垃圾,不乱堆乱放杂物,不乱搭棚屋,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做到没有批准手续不搭建各类生产生活房舍;

(六)不随便在河坡上、路肩坡上乱挖取土或乱填,要保证排水或进水畅通;

(七)爱护绿化,做到人人有责、房前屋后交通要道、草坪、主干渠道、田间道及河边集体栽植的树木,要认真保护,不得损坏。 

]]>
推荐快速链接: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中共浙江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 2007-2025 中共杭州市委统战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8035058号-1

单位地址:富春路188号B座26楼 邮编:310006

技术支持:杭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