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立体绿化增强杭州的呼吸功能
杭州立体绿化的现实意义
一是增加绿量的需要。2009年,杭州主城区绿化面积137.7平方公里(含借地绿化),城市绿地率35.82%,按常住人口计,人均绿地面积不到25—
二是缓解高温的需要。全球人口的过度繁衍使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大量增加,导致地球温度和海平面持续上升,旱灾、风灾、洪水等自然灾害不断加剧,在局部地区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城市人口聚集造成的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垃圾污染等,又进一步劣化了居住环境。为此,发达国家城市普遍采取给屋顶“戴绿帽”、建构物“穿绿袍”等措施,既大大降低夏季屋顶等温度,又明显改善居住环境。据气象资料,杭州近几年夏季明显延长,已从常年的130多天增加到150多天,建筑物顶层温度最高可达70多摄氏度,“热岛效应”不断增强,在国内大中城市高温天数中,杭州已跃居前列。据联合国环境保护署调查资料,当一个城市其建筑顶部绿化达到70%时,“热岛效应”方可消失,从而达到健康标准。杭州2009年屋顶绿化仅1%左右。
三是节约能源的需要。杭城夏季高温时段电量的三分之二为降温所用,屋顶经过绿化和墙体绿化,夏季顶层表面温度比未绿化的屋顶要低20―
四是净化环境的需要。杭州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重要目标是“建国内一流宜居城市”。立体绿化是改善城市环境的有效手段,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降低“热岛效应”,降低噪音,缓解空气中负氧离子少所产生的“城市病”,让城市变得更适宜居住。做“花园式”绿化,布置景观设施,提升了绿化景观的优美度,人们可以在屋顶上休憩,增加邻里的交流空间。
立体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杭州立体绿化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1990年长庆街道建成的
一是政策与法规问题。十多年来,杭州市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屋顶绿化的政策,但由于缺乏法规的强制性制约,实施时显得苍白无力。1996年规定“各类建设项目的高层建筑裙房、地下室、车库以及多层的平屋顶建筑实施屋顶绿化”,2005年要求“所有的新建建筑都必须进行屋顶的绿化美化,屋顶绿化与主体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同时进行”,然而建设中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政府也没有相应的制约措施。2009年度杭州主城区仅绿化屋顶
二是产权和业主问题。各层商品房和房改房属于私人财产,而屋顶产权属于所有业主。由于市民对立体绿化的生态功能和积极作用缺乏全面的认识,一些业主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习惯出发,对屋顶和墙体绿化不支持,有的甚至阻止和损坏正在建设中的屋顶和墙体绿化,使小区已经规划设计的立体绿化工程难以实施。
三是建设单位的问题。由于杭州立体绿化的推广力度不大,制度不够健全,规范不够全面,缺乏必要的制约措施,建设单位对屋顶绿化的建设项目,进度迟缓和半途而废的情况不少,有的只是摆几盆花草在竣工验收时充个数,根本达不到设计的要求。
立体绿化途径的科学选择
近五年来,杭州一直在走低碳、节能、环保的绿色城市发展之路,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城市生态环境的高标准对绿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土地资源的紧缺与绿化规划土地潜力的挖尽,使通过增加地面绿化的传统途径已不可能得到满足,唯一可行的途径就是向空间发展。根据杭城的实际情况,适应绿化的空间有:占建成区面积25%左右的建筑物屋顶及比屋顶面积大两倍的墙面;占城市道路面积30%左右的背街小巷上空,与城市多层住宅面积相当的庭院的硬化路面上空;占城市总面积8%的河道其靠岸的两侧水面可以种植水生植物进行水面绿化,河岸驳坎立面可以进行垂直绿化或挂箱绿化;还有高架桥的立柱、高架桥的底面都可以进行垂直绿化;每个家庭的窗台、阳台也可以进行悬挂式花草绿化。
杭城已有小区屋顶绿化的成功范例,在屋顶绿化的设计、建设和日常养护上已积累了一定经验;一般屋顶绿化的建设成本为每平方米300—400元,虽比地面普通绿化每平方米100多元的成本要高,但若算入地面绿化的征地成本,屋顶绿化仅为地面绿化成本的几十分之一;如果在某些背街小巷上空、庭院硬化地面上空实行棚架绿化,在学校、医院、机关等公共建筑的墙面进行垂直绿化,利用市政设施如高架桥的桥墩、河道桥梁的两侧、市政道路的护墙护坡等进行垂直绿化,其建设成本比屋顶绿化要低得多。杭州的河道的水质90%以上为劣Ⅴ类,对两岸进行垂直绿化,在行洪要求不高的河道水面进行水生植物养植既有绿化、美化、彩化的功能,还有净化水质、消化河道沉积淤泥的作用,其成本比棚架绿化更低。总之,凡有条件的新建建筑应实施屋顶绿化,安全许可的高架立柱、市政干道的边坡和挡土墙以及河岸驳坎应同步实施绿化覆盖,提高城市立体空间的绿色浓度,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推进杭州立体绿化的建议
一、做好立体绿化的宣传工作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杭州的“环境立市”决定了大力发展立体绿化的必然性,而要加快发展立体绿化,必须取得全社会的共识。因此,要全方位多角度加大宣传引导,在全体市民营造优良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一要宣传立体绿化的生态性。立体绿化是对城市地面绿化严重不足的有效补充,是减轻城市空气污染的有效途径,在建设生活品质之城中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通过宣传使全体市民认识到立体绿化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减少辐射、吸音隔噪、截留储存雨水等功能,对维持健康的城市生态系统,从而优化城市的居住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二要宣传立体绿化的公益性。立体绿化是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增加绿量扩大绿化面积、降低温度减轻“热岛效应”、节约能源、建设低碳城市的有效手段,是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科学途径,更是一项以生态效益为主的公益事业,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离不开城市建设、园林绿化、房屋管理及广大业主的支持和参与。三要宣传立体绿化的可行性。屋顶绿化、墙面绿化、棚架绿化等在发达国家的城市已较普遍,在国内的先进城市包括杭州也有不少成功的先例,全面推广杭州的立体绿化时机已经成熟。一是经济上可行。立体绿化中,屋顶绿化建设成本为每平方米350元左右,只有地面征地绿化成本的几十分之一;年养护经费11元左右,比地面绿化养护成本高不太多,且实施绿化的屋顶其寿命要比没有绿化的延长一倍左右;其它立体绿化成本要大大低于屋顶绿化。二是技术上可靠。按照目前的立体绿化技术、品种、相关材料、施工工艺等,只要施工规范,立体绿化的质量是可以保证的,防止屋顶及墙面渗漏并确保安全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实施建筑物立面绿化,对保护墙体、减少能源消耗有利,其植物的虫类是完全可以防止的;实施棚架绿化能给小巷和庭院增加“庭院深深”的感觉,居民是会欢迎的;实施河道水面养植绿化,经省农科院对古新河试验段检测评估,该河道水质已从没有水面养植前的Ⅴ类上升到Ⅲ—Ⅳ类,河岸环境明显改善,鱼类昆虫种类增多,从生态、技术和经济上考虑可以推广。
二、制定推进立体绿化的实施意见和计划
为迎接2011年休博会,目前,杭州市正在深入推进“美化家园工程”。鉴于立体绿化对杭州建设“最清洁城市”、“健康城市”等具有更深远的作用,建议市人大常委会修改《杭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将“环境立市”,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立体绿化列入条例之中;市委、市政府要制定出台《推进杭州市立体绿化的实施意见》,明确立体绿化的各类载体,包括新建建筑、旧城改造、屋顶整治、庭院改善、背街小巷改善、河道建设与整治等,明确规划、建设、房管、城管、开发商和建设单位等工作职责,明确城区、街道、社区及属地居民在立体绿化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根据《实施意见》,市各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杭州市立体绿化实施计划》,从工程投资、方案设计、施工监督、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将立体绿化列入建设工程项目之中,实施量化考核,增加刚性。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棚架绿化的规范标准,以保证立体绿化工程的建设质量,绿化要尽量选择吸附二氧化碳能力较强的树木和草本植物。
三、出台立体绿化的优惠奖励政策
鉴于杭州绿化的生态、环保、节能、公益等功能,在推进立体绿化工程中,建议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财政补贴、先进奖励”的方针。一是建设资金的筹集。建立立体绿化市、区财政补贴工作机制,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棚架绿化等费用列入项目建设经费,在市绿化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由两级财政给予三分之二以上的工程经费补贴。二是日常养护经费安排。由市区两级财政全额补助经费,屋顶绿化按地面绿化养护成本的150%、垂直绿化按地面绿化养护成本的100%安排养护经费。三是制定和实施立体绿化奖励制度。对立体绿化建设工作成绩显著的城区、街道和单位,由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上报市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坚持行之有效的绿化认养体制,鼓励全体市民参与立体绿化的种植和养护,建立绿化城市先进市民奖励制度,提升全民植绿的公众参与率,加快美化杭州进程。
可以预期,通过低碳、绿色、环境友好型的城市建设与有机更新,将不渗水气的现代路面改造成可呼吸路面,将“水泥森林”似的各类建筑物戴上“绿帽”、穿上”绿袍”,将部分道路上空搭好绿色棚架,将空旷的广场和公园上空建起立体绿化彩化建构体,将垂直或梯形的河岸建成绿色的生态护坡,岸边的水面种上五彩缤纷的水生植物,杭州生态城市会呼之欲出。居住在如此环境中的市民,将呼吸最清新的空气,阅尽人间春色,绽放出幸福无比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