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慈善教育进中小学课堂
一次分配讲效率,二次分配讲公平,三次分配则应该讲慈善。慈善是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补充,更是爱心的推广与普及。当前我国还缺乏清晰明确的现代慈善思想,社会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路径,缺乏共识,民众还没有形成经常性的捐赠习惯,还无法把慈善看作是一种释放压力、获得快乐的途径,慈善捐助没有被社会大众普遍接受。
爱心需要唤醒,爱心需要激发,爱心需要汇聚,爱心的自觉需要教育的正确引导。因此,为了唤起全社会的慈善意识,建议慈善教育从中小学生做起,把慈善教育编进教材,进入课堂,把慈善知识的教育、慈善理念的培养、慈善行为的养成纳入学校课堂教育体系,让中小学生从小树立感恩社会、慈善有责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从小拥有慈善意识,形成自觉行为,并影响和带动全社会的慈善意识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