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完善有机食品监管与认证体系,保障市场健康发展

字体:
发布时间:2011-06-21 17:50:38
来源:admin
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使得市民越来越担心餐桌上的安全。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起绿色、安全、无害的食品——有机食品。目前国内农产品安全级别标准分为无公害、绿色与有机食品三类,其中有机食品因在生产过程中完全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质,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具成为最具安全性的食品。

有机食品是有机农业的产物,需要满足自然、健康、非转基因、环保等多重要求,涵盖了一整套农业管理运行体系。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所产生的蔬菜亩产量一般只有化学农业所产生的三分之一,并且在现代环境条件的有机农业生产成本要高于化学农业的几倍甚至更多,因而一旦贴上“有机食品”这个标,价格就能比普通蔬菜高出45倍。原本,有机食品认证是国家最高级别认证,也是把关最严、最难过的关口,然而,我国有机食品的认证、生产和销售并不令人放心,社会诚信度较低,阻碍了有机食品的发展。消费者对有机蔬菜的判断主要还是看包装标识等是否齐全,证书是否规范,因而,有机食品严格认证已成为确保其货真价实的关键所在。

目前,全国通过国家认可的认证机构有28家,分布在北京、杭州等地,认证机构对有机食品生产企业进行认证,但认证机构自身的生存也要靠企业缴纳的认证费用,作为“靠运动员养着的裁判员”,认证机构的处境很是尴尬,也常有“东家认证不过西家过”的情况发生。依照《有机产品国家标准》,普通的生产基地要开展有机农业生产,必须先有一个转换期,一年生作物的转换期一般不少于24个月,多年生作物的转换期一般不少于36个月。即使是能证明多年未使用禁用物质的农田,也应该经过至少12个月的转换期。而在转换期结束后,至少再过一年才可以取得有机证书。但在一些国家认定的认证机构,只要2-3个月就可以拿到转换证书,拿到有机证书总共只需一年时间。加之因为有利可图,越来越多的外围商业机构也开始搭便车挤入认证行列,使得有机食品认证市场,更是出现了“凡咨询必能通过”、“凡交钱就能拿到证”的怪现象。目前农业部门主要负责行使生产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职能,在源头上对蔬菜等农产品进行监控。对无公害蔬菜有质量安全的检测标准,而有机蔬菜等有机认证产品我国实行的是市场第三方认证机构负责认证,执行的是“谁认证谁负责”的管理机制,加之有机农产品的质量检测标准没有建立,无法对有机蔬菜等进行具体的检测审核,故有机蔬菜未纳入农业部门的监管体系范围。尽管国家认监委每年都会对有机食品的认证机构进行检查,但目前认证机构素质良莠不齐、认证标准不统一,不少认证机构没有进行严格认证与证后监督,有机农产品的安全与质量名不副实。

我国虽然在2005年出台了《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但对有机蔬菜的生产、销售以及认证机构进行监管仍然是缺位的,有时真正的有机农产品生产者利益得不到保护,找不到有机市场,而想吃有机食品的消费者不知道市场上的有机食品是否以次充好,对有机食品信任度不高。因此建议,在有机食品市场尚未完全成熟前,先由政府有关部门介入,构建相关管理体系,对有机食品生产、加工的全过程进行监管,严格认证与证后监督,建立企业诚信机制,扶持过渡时期市场的成长,提高消费者对有机认证食品的信任度,使这个行业能真正健康有序发展。

]]>
推荐快速链接: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中共浙江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 2007-2025 中共杭州市委统战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8035058号-1

单位地址:富春路188号B座26楼 邮编:310006

技术支持:杭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