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尚未退烧,二三线已全面跟进,中国房市何去何从?
让人担忧的是,如杭州这样的一线城市房价调控尚未成功,二三线城市房价已经快速跟进,一线城市流动人口多,居民收入相对较高,对房价的容忍度更大,而二三线城市常住人口多,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与一线城市有差距,一旦房价大幅非理性上涨,将严重冲击二三线城市居民生活,为社会动荡埋下巨大隐患。
为什么一线城市房价在重拳调控下依然稳固?第一层,大城市仍然是中国社会的稀缺资源,每年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使得一线城市住房需求不断增加;第二层,前几年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政府对基础设施的大量投入,使得整个社会流动性过剩,货币无处过去,进入楼市,推高房价;第三层,政府对土地财政非常依赖,助推土地价格,转移入房价;第四层,在流动性过剩的基础上,我国经济结构发展还比较单一,企业和个人投资途径较少,经济活力不够,为寻求利益或保障资产安全,进入楼市,为房价上涨再添一把火。
目前中央的调控政策,以行政手段最为有力,而行政手段基本只限制到第四个层面,即企业和个人投机性炒作,但是如果经济结构单一,投资途径少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企业和个人的游资离开一线城市楼市,就可能进入二三线城市楼市,或仅仅其他可以炒作的领域。
第一个层面的原因短时间难以解决,对策:必须坚定地推行城乡统筹和中小城镇发展战略,在完成大城市优质资源集聚效应的同时,保障农村和城镇人口的就业机会与生活品质。
第二个层面原因的对策,货币问题由货币政策解决,中央人民银行连续三次加息,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负利率,应对通货膨胀,但客观上对楼市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应该针对楼市相关产业,特别是房地产企业,实行针对性的货币紧缩政策,配合国家调整产业结构的大政方针,对高科技、服务业等国家重点扶持的、有利于经济转型的企业作出金融政策倾斜,严厉控制对房地产相关产业的贷款,加大房地产企业资金压力。
第三个层面的问题比较复杂,一方面中央的财政要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建设需要资金。对策有二,第一是扩大税源,即增加经济活力,地方政府要制定好政策,营造好环境,促使企业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范围能,扩大经营自由度,创造更多价值,只有经济有活力,政府才有财源,土地财政毕竟是短期之际;第二是逐步改革税制,在国地税份额的划分上,广泛听取意见,综合各方因素,适度增加地税份额,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
总的说来,房价调控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成因复杂,楼市调控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必须循序渐进,先治标,同时治本。因此,第一,目前中央政府严厉的调控政策一定要保持力度和持续性,不可放松,否则前期调控功亏一篑;第二,治本工作要迅速推进,目前人民群众对于中央的调控政策是普遍拥护的,虽然很大一部分人对于调控的效果还是心存疑惑的,但对于中央政策还是有信心的,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机会,态度坚决,行动迅速,切不可错过楼市调控和改革的机遇。第三,从经济理论分析,出去炒作因素,二三线楼市上涨后劲不大,很大程度上是对一线房价的传导和对比,只要一线城市的房价控制下来,二三线城市的房价无法大涨,一旦一线城市房价调控不利,二三线城市房价更加无法控制。楼市调控,必须要是走“一线城市”引导“二三线城市”的路线,一线城市房价调控成功,则二三线城市房价问题不大,一线城市房价出了问题,二三线城市则难以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