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升杭州文化厚度和广度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杭州以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在历代诸多先人的奋力雕凿下,杭州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成为不容置疑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杭州通过新近30年的经济、城建和社会的大发展,又被冠以休闲之都、生活品质之城。今后再如何进一步提升杭州的特色文化的厚度和广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杭州的核心竞争力。这里从杭州若干个历史名人所标志的特有的文化遗产,对其进一步发展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看法。
1、于谦文化 建议选择某个广场如武林广场经改扩建,树立于谦塑象及主要功绩浮雕等后,命名为于谦广场。将于谦事迹编汇成乡土教材,在学校、在社会广为宣传教育,使每一个杭州人从小就在心中树立起于谦这个杭州老乡的楷模,这对每一个杭州人及其社会将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于谦(1398年─1457年)生于于杭州、长于杭州,长眠于杭州。于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明朝名臣,民族英雄。历届省、市领导对弘扬于谦精神十分重视。杭州于谦祠的修扩建也在顺利进行。杭州“于谦研究会”也举办了多次于谦的学术研讨会。
于谦品学兼优,相貌英伟,能言善辩,淳朴忠厚,忘身忧国,性格刚强,才思敏捷,文武双全,实在可称为杭州人难得的的典模。于谦一生刚正不阿、光明磊落,为官争理不争利,不阿谀奉承,不搞阴谋诡计,不拉帮结派,嘉言懿行、丰功伟绩、“清风两袖朝天去,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官品、人品和文风理应成为浙江、杭州干部和百姓的榜样。学者概括的“爱国、勤政、为民、清廉”的于谦精神,不仅是于谦家乡——杭州理应继承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杭州众多的历史名人中真很难再找得出象于谦那样能全面代表杭州人精神面貌的首席名人。为此,建议选择某个广场如武林广场经改扩建,树立于谦塑像及主要功绩浮雕群等后命名为于谦广场。现武林广场及原弹琴女水池虽位居城市显著中心,但太缺乏文化内涵,如若改扩建为于谦广场那将大大提升杭州城中心的文化品位和内涵,经合适的程序完全有可能成为杭州的城标和地标。
清人袁枚有诗云: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于谦与岳飞同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位民族英雄,二人的品性、命运也十分相似,最后又不期归宿同在西湖,不免是一种历史的巧合。但是据杭州市园文局统计,近年来,岳王庙平均每年购买门票入内的游客达200万人次,而到于谦祠瞻仰的游人每年不足1万。这其中有多种原因,但于谦祠所处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应是重要起因之一。于谦广场的设立将可从多种方面恢复杭州浸润和濡染之下产生的民族英雄于谦在其故乡的应有的名望和地位。
与此同时,通过将于谦事迹编汇成乡土教材,在学校、在社会广为宣传教育,使每一个杭州人从小就在心中树立起于谦这个杭州老乡的楷模,那对我们每一个杭州人及其社会将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这就是“于谦文化”的意义所在。
2、美术文化 建议设置多个以画家冠名的美术馆,如林风眠美术馆,潘天寿美术倌,黄宾虹美术馆,吴冠中美术倌等,借此不断拓展和丰富其收藏品和游客,积淀杭州的美术艺术文化底蕴,促使杭州早日成为中国的“美术之都”。
杭州具有特别丰富的美术文化资源。杭州在1928年由蔡元培先生创立了我国第一所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杭州成为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发源地。八十三年来,杭州由这所高等艺术学府即现今的中国美术学院聚集和培养了二十世纪中国乃至具有国际有影响的众多杰出艺术人才,如林风眠、潘天寿、黄宾虹、刘开渠、李苦禅、李可染、艾青、关良、常书鸿、董希文、王式廓、王朝闻、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罗工柳……其中林风眠、潘天寿、黄宾虹和吴冠中等在杭州长期生活,学习,工作过,而且把自己不少的作品捐赠给杭州市或浙江省政府等,因此杭州市既有条件又有责任而且也有财力建立多个以画家冠名的美术馆。
深圳,作为新兴的经济特区为了提升城市文化品味,早就抓住机会建起二个以画家冠名的美术馆即何香凝美术馆和关山月美术馆。这二个美术馆常年举办各种艺术展览,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和观众。为什么我们杭州不可以这样做呢?杭州出了那么多杰出的名画家, 不就可以建立多个以画家冠名的美术馆吗?
这些多功能美术馆常年举办国内外各种流派画家的画展、摄影展、工艺美展等各种艺术展览,这将成为一种很有影响的文化和教育资源,从而充实和丰富我们社会的思想和生活。这不仅可提升杭州市民文化素养,而且将逐步吸引越来越多国内外艺术家、相关行家和游客来到杭州。这些多功能美术馆的创建还有利于鼓励、吸引和规范艺术作品的捐赠、馈送和遗赠等等,并按相应政策对这种善举给予有力的激励和表彰。这样杭州的艺术收藏品和游人一样将越来越丰富,从而不断积厚增广杭州文化底蕴。届时杭州的“美术文化”将越来越受人青睐。如果这样,也许到美院建校100周年时,可以说美院的艺术气息不仅仅改变了杭州的色调,而且还造就杭州成为一个艺术之都、美术之都。杭州的“美术艺术文化”终将成为集聚世人注目的一张漂亮的名片。
近几年笔者有机会多次到墨尔本维多利亚州国家美术馆(NGV--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参观。为便于比照,笔者在这里对NGV作个最简单的介绍。NGV是澳大利亚最古老和最杰出的公共艺术博物馆。NGV成立于1861年,今年五月正迎来成立150周年纪念日。这个美术馆约有20多个很大的展厅,相当精致,管理也很现代化。NGV藏品包括古埃及、希腊、罗马和中美洲的艺术珍品、亚洲艺术品、欧洲从12世纪至今的罕世作品,还包括时尚、纺织、摄影、家具、雕塑等艺术作品。据说NGV藏品中最好的作品是由墨尔本一位商人在1904年遗赠的,其中包括一万五千件作品,现今价值10亿澳元。NGV还定期与世界著名美术馆交换轮展。今天NGV每年要接待约一百万参观者。参观一般是免费的。我们每次到那里参观常常不得不赞叹老外对"文化"的重视。由此,我想也可扩建浙江美术院,在其中设立若干个有大量捐赠作品的杰出画家的专一展厅,象NGV那样营造国家级美术馆的权威和声誉也非常好。
墨尔本还有一个星期日艺术市场,不同国家,各种流派的绘画作品,工艺品等等设摊随卖。我们去过多次,届时人流如潮,市场十分兴旺。墨尔本还特别规定只允许艺术家对其艺术品可在市中心街边设摊随卖。若杭州真想成为艺术之都,这些等等也都值得借鉴和效法。
3、人口文化 建议在现马寅初纪念馆的基础上筹建世界人口研究机构并设“马寅初人口奖”,定期举办世界人口学术研讨会,以满足现已与世界市场紧密相关的中国对世界各国国情包括人口问题研究的需求并吸引国际人口研究机构的合作。
马寅初是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中国共产党长期的诤友。马寅初活了整整100岁,他一生专著颇丰,特别对中国的经济、教育、人口等方面有很大的贡献。但更值得纪念的,是
当年作为经济学家的北大校长马寅初提出的《新人口论》是控制人口的建议。虽然这个建议在当时遭到批判,但《新人口论》的深远影响,直到二十多年后“计划生育”成为中国基本国策时才充分显现出来。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过去、现在以及将来都显得非常重要,不但事关中国的前途,也关系到全世界的未来。人口问题又十分复杂,不但受战争、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还受到天文、地理、气候,疾病,而且还包括风俗习惯等等的影响。因此,不同国家,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地区等等都会在人口问题上产生不同的观点和对策,值得强盛中国的马寅初的后辈们对中国以及世界范围的人口问题进行专业的分析研究。
据国际人口学研究机构联合会1985年出版的《目录》所载,全世界约有300余所人口研究机构,分布于各大洲:亚洲有102所,欧洲82所,北美55所,南美25所,非洲27所,大洋洲12所。这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法国国立人口研究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人口研究所、人口理事会、日本人口问题研究所等。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仅有约3、4、5个人口研究机构,其中包括直属国务院的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口学会、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等。显然国内人口研究的现状既不适应国内人口的学术化研究,也不能满足现已与世界市场紧密相关的中国对世界各国国情包括人口问题研究的需求。
杭州也可算是马寅初的故乡,马寅初又曾是浙江大学的校长,因此建议在杭州或在浙大,在现马寅初故居建立的马寅初纪念馆的基础上筹建世界人口研究机构,开展针对国内外的人口问题的研究既有责任也有必要。当然科研机构的成效因素很多就不在此列了。如果通过该机构的积极作用,借凭中国的影响力,能吸引国际人口学相关机构在杭州的不同程度的合作还是很有希望的。届时杭州的东方日内瓦的梦也许就进了一大步。日内瓦除其地理优势外,联合国下属机构设建在日内瓦也是成就日内瓦的重要因素之一。
4、宇航文化 建议在钱学森故居的基础上筹建“杭州钱学森航空航天科学馆”,向青少年传授航空航天科技科普知识,激励广大青少年以钱学森为榜样,热爱科学,热爱航空航天科技,向科学进军。
钱学森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堪称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杭州是这位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国“两弹一星”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的故乡,这位祖籍杭州的科学巨匠不仅是杭州人民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的偶像。钱学森在杭州度过了三岁之前的幼儿生活。1929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后,钱学森每年大都回杭州过寒暑假,大学期间钱学森还因病在杭州休养了一年。1955年,钱学森冲破美国方面的阻力回国后,还特意带妻儿回杭州老家。
现在钱学森学习过的北师大附中、上海交通大学等地已分别设立了“钱学森纪念馆”。现在北京、上海、重庆、苏州、山东、广州和海南等地己建置了类“航天科技馆”,其中苏州亚太宇航科技活动中心规划总面积约1600亩,一期用地600亩,建筑面积10.
建议在钱学森家乡杭州筹建适当规模、集纪念与展示、互动的科普性的“杭州钱学森航空航天科技馆”,向青少年传授航空航天科技科普知识,激励广大青少年以钱学森为榜样,热爱科学,热爱航空航天科技,向科学进军。这既是他家乡人民的责任也是杭州特色文化的需要。广州农民都有远见建置航天科技教育中心,钱学森家乡人民应该也一定能把这个钱学森航空航天科技馆建成建好,发扬钱学森留给家乡这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在此还值得提出中国伟大的“三钱”中除钱学森故乡在杭州外,还有中国的“原子弹之父”钱三强,于
5、外交文化 建议将原之江大学校址转归浙江外语学院并在那里竖立司徒雷登或包括其兄弟的塑象,这无疑将对于纪念司徒家族为教育和中美友谊的贡献,积淀杭州的特色文化和拓展杭州对外文化交流发挥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1876-1962)在中国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但是杭州人民始终没有忘记这位视杭州为故乡的杭州市荣誉市民的外国人。杭州,既是司徒雷登的出生地,也是他儿时生长和青年时工作过的地方。据说他的杭州话说得比英语还好。他的父母和两个弟弟都在杭州长期从事传教等工作,并且最终都葬在杭州。1962年司徒雷登死于美国,他望落葬在中国的遗嘱拖了46年一直难以实现之时,2008年杭州又以其大气和宽容的精神仍然让他安息在他的故乡杭州。象司徒家族与杭州有那样深沉情结,史上实为罕见,杭州除了在其故居设立司徒雷登纪念馆、故居所在的耶稣堂弄里设立司徒雷登铜像外,能否再筹划有更深广意义的纪念方略。
著名历史学家林孟熹这样评价司徒雷登:“整个20世纪大概没有一个美国人像他那样,曾长期而全面地卷入到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各个领域,并且产生过难以估量的影响。”有学者认为司徒雷登的一生有着六大功绩和两大过失。司徒雷登在华生活56年,实际工作28年,其中25年是从事各类教育工作,所以教育是其主导功绩。司徒雷登参与杭州的之江大学的筹建工作,是之江大学董事会的成员(代表南长老会)。1919年起司徒雷登任北京燕京大学校长、1929年起改任燕京大学校务长。抗战爆发后,燕京大学一直坚守在北平。司徒雷登因支持燕京大学师生的抗日活动而被日本宪兵关押了三年零八个月,直至抗战胜利。所以我认为教育领域是纪念司徒雷登的最有深广意义的领域。就此本人建议在新近创立的浙江外语学院设立司徒雷登铜象,如若能设立在司徒雷登及其弟弟直接参与筹建和工作过的之江大学旧地那就更具意义了。根据本人近年几次去原之江大学校址,感觉浙江大学似乎尚无充分发挥这历史地块的应有的规划,因此这里冒味地建议若能将之江大学旧地转让给浙江外语学院那应是发挥这历史建筑的文化内涵的最佳归宿了。这无疑将对于纪念司徒家族为教育和中美友谊的贡献,积淀杭州的特色文化和拓展杭州对外文化交流发挥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以上五点建议或看法,是一个老杭州或杭州老人对家乡朝思暮想的一条思路。希望抛砖引玉,能对今后杭州文化的发展引出一些争议或得到一点启示。
杭州在国内己很著名,但在国外现在你说是中国人,人们都会流露出敬佩的表情,但当你说到是杭州人时,除了华人外很难能遇到知晓杭州的老外,你得加一句“near shanghai(在上海附近)”才行。记得在我上中学时就常常听到看到杭州要成为“东方日内瓦”的宣传,50多年过去了,我们已成70多的老人了,但这仍是杭州的一句口号。当然近30年杭州变化确很大,不过看来杭州要想成为“东方日内瓦”的路还很长很远。这里我又想起杭州的文艺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