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接轨上海,打造杭州金融城的建议
在世界经济、信息、金融日趋全球化的今天,一个有影响的金融中心不仅仅服务一个地区,其覆盖面极其广泛,纽约华尔街左右着世界金融动态,伦敦金融城业务遍及全欧洲。所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其目标是覆盖中国、亚洲乃至全球,因此它必然以上海为中心,在全球构建金融网络,而在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建立金融分支机构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第一步,所以,杭州一定要抢抓机遇,以敏感的嗅觉深刻领会国家重大的金融战略,以敏捷的行动主动接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力争掘到第一桶金。
作为国家战略的上海"两个中心” 建设,其宗旨就是服务于全国,尤其是服务于长三角这块当今中国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2008年江浙沪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2700亿元,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24%。而浙江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1000亿元,占1/3强。
杭州作为浙江经济、政治中心,作为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其掌控、调节全省经济的作用日渐显现。然而,杭州的金融发展较经济发展滞后,不妨与伦敦金融城作一比较,其表现为:
一是杭州尚未建立起金融市场体系。无论是资本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还是产权交易市场、柜台交易市场、创业板、主板市场等都不尽完善。伦敦股票交易到今天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可称得上是世界证券交易的鼻祖,现在其股票交易量位于纽约和东京之后,居世界第三位。商品交易行业在伦敦城内也是一个古老行业, 1988年6月之后,伦敦商品交易所更名为伦敦期货与选择权交易所,生意更兴隆了,成交量也更加大了。伦敦黄金市场是西方世界最重要的黄金市场,其黄金交易量曾达到世界黄金交易总量的80%,是反映黄金行市的晴雨表。伦敦城的劳埃德(LIOYD'S)是一个国际性保险市场,曾是世界保险业中资金最雄厚、保险费收入最高的保险垄断组织,它拥有全世界大约25%的海洋保险,是世界主要的再保险中心,因此伦敦城的保险市场仍是国际保险行业的一号种子选手。
二是杭州金融业与国际接轨步伐缓慢。外资银行驻杭甚少,更无国际知名银行中国总部设在杭州,与发达的浙江经济极不协调。而在伦敦城的中心,有一座没有窗户的堡垒似的八层大厦,这就是被称为“银行之王”的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在其周边围绕着100多家本国银行和520多家外国银行。
三是杭州城区没有金融中心。各金融机构星散在各处,客户办事很费周折,不像上海那样在浦东新区建立环球金融中心。在伦敦著名的圣保罗大教堂东侧,有一块被称为“一平方英里”(Square Mile)的地方,这里楼群密布,街道狭窄,聚集着数以百计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被看做是华尔街在伦敦的翻版。这就是金融城。
据此,建设与上海金融中心配套的杭州金融城,是配合国家实施金融战略的需要,是提升长三角和浙江地区经济实力的需要,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从杭州目前八区五县市的综合条件分析,杭州金融城落户余杭最为有利。因为余杭是杭州的一个新区,其区位类似上海浦东。
在余杭建设杭州金融城具有以下优势:
1、独特的区域优势。余杭三面拱卫杭州主城,东北接轨上海,是杭州赴上海的必经之地。同时,余杭又居于长三角中心位置,距沪、宁、甬、苏、锡、常、嘉、绍、湖等大中城市均在1.5小时路程之内。早先曾有人戏言,若要迁都首选临平。这说明了临平副城具有辐射能力强、路程距离近的独特的都市经济圈优势。在时间就是金钱的现代社会,快捷方便成了办事的首要选择,因此,区域优势应该是举足轻重的先决条件。
2、便捷的交通优势。公路建设的飞跃发展大大地提升了余杭的交通优势,现在除了有104、320国道外,沪杭甬、杭浦、杭宁、杭徽、杭新景高速也都途径余杭。特别是余杭区府所在地的临平副城,沪杭高铁在临平专设停靠站,半小时就可到达上海虹桥。杭州地铁一号线后年开通,届时临平副城到市中心也只需半小时。临平至萧山国际机场和虹桥国际机场都是半小时车程。此外,大运河贯穿余杭,水路可直抵上海港和长江沿线各港口。余杭的水、陆、空交通优势十分明显,这在国内同类城市中是不可多得的。
3、充裕的空间优势。余杭有1200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有着平原、丘陵、山地等丰富多样的地貌结构,堪称生态优美、风光绮丽的都市新区。余杭产业布局合理,环境适宜居住,发展潜力巨大。在土地、资源、环境等资源要素日趋紧缩的当今,余杭的发展空间有着他人无可比拟的优势。尤其是临平副城,城中有东来第一山临平山,四周是广袤的平原,西北接壤大运河,东南濒临钱塘江,北部与首批省级风景区超山、丁山湖景区相连,可以说有着一流的诸资源要素,其蕴藏着十分优越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值得一提的是,余杭区确立了环境立区的发展战略,将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主要的一个工作目标,并在生态保护、产业规划布局及发展导向等方面都予以明确,这就为打造金融城创造了有利条件。
4、富庶的经济优势。2008年,余杭区实现生产总值(GDP)501.92亿元,同比增长11.1%。实现财政总收入82.5亿元,增长25.45%,其中地方财政48.2亿元,增长31.0%。近几年,余杭区各项经济指标一直保持双十以上的速度高位增长,进入全省县市区前五位行列。特别是对外招商引资卓有成效,2008年新批外资项目63个,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2个;合同利用外资6.5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44亿美元;自营出口30.12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86.22亿元。余杭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对周边的广泛影响为金融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和谐的人文优势。余杭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有着举世闻名的良渚文化、源远流长的运河文化、博大精深的径山禅茶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纯朴的民俗风情构建了和谐的社会。余杭三大文化历经世代传承,余杭人民身上具有创新、包容、善让等诸多优秀品质。余杭区委区政府提出把余杭建成最适宜创业和最适宜居住的美丽之洲的目标,余杭的投资软环境得到了快速的改善,社会安全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宾至如归、和睦共处是余杭人民的开放理念,共谋发展、互利双赢是余杭人民的治业操守。余杭正敞开着宽阔的胸怀欢迎各路宾朋英豪到余杭来创业发展。
综上所述,杭州在新一轮世界金融经济发展中要走在前列,一定要跳出杭州,面向中国乃至全球看杭州,重新认识杭州的战略发展地位,谋划杭州未来发展走向,为此建议市委市政府将建设杭州金融城列入杭州战略发展规划,宜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积极向省政府、国务院争取将建设杭州金融城列入省和国家重点项目,提高杭州金融城的战略地位,同时争取更多的资源要素。
2、对建设杭州金融城进行全方位的论证,如果选址确定在余杭区,那么,应对余杭区尤其是临平副城的产业发展导向和建设发展规划重新定位。
3、根据中央“两个中心”建设战略部署,着手拟定一系列的杭州金融城建设政策及措施,以加快杭州金融城的建设步伐。
4、一当建设方案确定,要迅速开展全球化招商,争取世界各大银行登陆杭州金融城设立分支机构,促进杭州金融城的良性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