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市艺校定期选拔中小学非遗传承苗子的建议
以浙江省十大非遗新发现“新叶昆曲”为例,自从“新叶昆曲”相继被列入杭州市、浙江省级非遗名录以来,大慈岩中心小学以新叶村学生为主,成立了新叶昆剧少儿传承班,利用业余时间传授、学习昆曲,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少年班的活动逐渐走向困境,一是师资缺,学校没有老师,现有的昆剧传承人已经84岁了,身体明显跟不上,二是家长看不到希望,因为家长们觉得学昆剧对孩子没有直接的好处,这些才艺在考试、升学时没有任何优势,有的孩子明明条件很好,但是也被家长阻拦。
以新叶昆曲项目传承中的诸葛燕飞为例,诸葛燕飞是少儿传承班的优秀学员,在建德市大慈岩初中念初一。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叶昆曲”将近一年,学会了《雪里梅》、《通天河·出鱼》等多个折子戏,并在“三月三”等场合多次登台表演,表现出了较好的艺术天赋,其表演可圈可点。浙江省艺术职业学院研究员,省、市非遗专家委员会委员
因此,我们建议省、市艺校能定期到各级作为非遗传承基地的中小学选拔非遗传承苗子进校学习,或者采取由各地文化与教育部门定向培养的方式,充分发挥艺校的作用,为“非遗进课堂”切实培养后备力量,为非遗传承的可持续发展创新载体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