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城市地下管网信息库 加强对雨水管线系统管理的建议
1、暴雨强度超过设计标准。我国原有城市雨水管道设计暴雨强度为一年一遇,近年提高到两年一遇。本身设计标准不高,再加上暴雨雨量超过管道过流能力,受淹几率大幅增加。
2、管道淤积造成过流能力下降。一是自然淤积。雨水管网在排水过程中,路面泥沙进入管网,长年运行下来,自然淤积情况比较严重。再加上由于雨水管道埋设较深,管径偏小,清淤难度很大。二是人为造成。现在全国范围内大搞基本建设,城市内部施工工地随处可见,有些工地边上没有天然河流或离河流较远,施工期雨水经沉淀后直接排入市政管网,施工工地雨水泥沙含量较大。还有一些施工企业没有设沉淀池,有的甚至直接违章排放泥浆水进入市政雨水管道,由于管理不到位和监管缺失,导致管网淤积,过水能力下降。
3、城市管网资料不完善。有些管网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对于管线的走向、定位等资料已丢失,甚至连市政人员不知道管道在哪里,往哪里排。现有的资料仅局限于一般的数字统计,有些资料进入了档案室,但没有录入计算机,查询不便。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建立健全地下管网资料信息平台。对城市地下雨水管线进行全面排查,摸清情况,建立电子档案。新建道路管网要及时录入计算机;已建有纸质档案资料的,要补录入计算机;对年份久远的、资料不齐或没有的,请专业勘测队伍进行勘测,对管线具体走向、定位、其他参数等资料进行收集,形成电子档案,以便在积水严重时能及时查询,采取正确应对措施。
2、对排水标准低的雨水管道进行逐年改造。结合旧城改造、道路改造等工程对原有雨水管道进行更新改造,提高其排水能力。
3、加强施工工地管理,杜绝施工工地违规排放。市政管理部门要总结对施工工地的排水管理,特别是工地边没有天然河流的工地,依法解决排水问题,尽量减小对市政雨水管道的影响。